中國幾千億爭奪芯片主導權,三星等巨頭不甘:專利大戰一觸即發

自2015年以來,中國已投入上千億美元佈局芯片領域,試圖通過大資本扶持國內企業發展壯大從而掌握行業主導權,但掌控著中國芯片市場的三星、美光、海力士、東芝等國際巨頭並不甘心交出行業主導權,他們已經行動,芯片專利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幾千億爭奪芯片主導權,三星等巨頭不甘:專利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錢多人傻?

全球存儲芯片年總產值約800億美元,而中國這兩年在相關行業的投入已超過這個數字,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投入將成為賠本買賣,但實際上中國要的不是800億美元的市場,而是“無價”的安全。

國家信息安全取決於存儲芯片能否自主可控,而中國幾乎所有存儲芯片依賴進口,國家信息安全掌握在別人手中,為此中國不得不發展自己的芯片產業。

中國幾千億爭奪芯片主導權,三星等巨頭不甘:專利大戰一觸即發

發展捷徑被斷

和中國高鐵一樣,通過資本收購國際領先廠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進而自主創新,最後實現趕超。這無疑是中國芯片產業的最短捷徑,但可惜這條路已經被其他國家堵死,中國資本在國際芯片產業屢屢被打壓,寸步難行。

但發展芯片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改變中國芯片產業現狀是國家意志,奪回芯片產業主導權是國家行為。收購捷徑被斷,中國決定將資本都投入到培養自己的芯片企業中,從“零”開始追趕國際主流。

中國幾千億爭奪芯片主導權,三星等巨頭不甘:專利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大手筆?不見得

千億美元說給就給。紫光600億建設存儲芯片工廠,未來投入300億美元主攻存儲器芯片製造;武漢集全市之力甚至湖北全省之力聯合新芯投入240億美元打造存儲器基地;福建晉華集成電路聯合聯電投入370億元發展存儲芯片;合肥投入460億元建設DRAM工廠。

國家意志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但這還遠遠不夠。雖然中國投入大量資金,但早已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的國際巨頭更不缺錢,僅三星去年便投入270多億美元,更別說還有美光、海力士、東芝、金士頓、西部數據等巨頭,拼錢中國不一定能贏

中國幾千億爭奪芯片主導權,三星等巨頭不甘:專利大戰一觸即發

芯片“悲觀論”?

過去十幾年來中國一直在給各大國際芯片巨頭代工,雖然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生產製造工藝和封裝測試等技術,但這全是這些巨頭允許中國學習的,他們不想要中國學的中國並沒有多少突破,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學到的對他們根本沒威脅。

因為芯片的原材料、生產線、高端製造工藝、技術專利等核心還全掌握在這些國際巨頭手中。有人會認為這是“悲觀論”,紫光集團還有上面這些投入幾百億元製造芯片的企業會沒有自己的東西?

答案是有!但他們的生產線、原材料幾乎全靠進口,製造工藝、專利技術幾乎全靠國外授權,更無力的是他們只向中國出口落後他們兩代的生產線。

中科院某芯片領域專家坦言“相對於自己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進步太慢,已經落後國際先進水平兩代,短時間內超越是不可能的”。

中國幾千億爭奪芯片主導權,三星等巨頭不甘:專利大戰一觸即發

巨頭擔憂,大戰來臨

以前中國沒認真發展芯片產業,這些國際巨頭很放心,現在中國發展的決心很堅定,已經引起了這些國際巨頭的擔心,沒有人甘心不經掙扎便放棄到嘴的肉,他們也已經開始行動試圖壓制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

他們已經考慮一旦中國發展過快影響到他們的利益,他們將停止對中國的專利授權,專利戰的硝煙已經瀰漫在芯片領域的戰場上。

中國幾千億爭奪芯片主導權,三星等巨頭不甘:專利大戰一觸即發

結語:

縱然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巨頭在中國斂財無數,但也因為他們提供產品,中國手機、電腦等終端產業才能夠快速發展,互聯網也因此成為世界一強,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倒逼,中國的芯片產業才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戰爭才從過去的封建落後變成現在的民主富強,不經歷磨練又怎會獲得重生?並且中國今天依然需要和那些曾經的敵國建設友好關係。

所以,中國芯片產業不能單單從國家信息安全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還要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不能直接將這些巨頭拉入黑名單,學習他們並超越他們才是王道。

中國科技領域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內幕,關注作者探索更多有觀點、有內容的科技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