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小人物的黃渤,他的出身跟他的角色竟然有天壤之別!

演小人物的黃渤,他的出身跟他的角色竟然有天壤之別!

  • 清華還是北大

黃渤演過很多小人物,大家都說他演什麼像什麼,就像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樣。

然而黃渤其實是出生在青島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母都是當年難得的大學生,有著不錯的工作和收入,黃渤的童年過得很是幸福。

演小人物的黃渤,他的出身跟他的角色竟然有天壤之別!

唯一讓黃渤不幸福的地方,可能就是父母對他的期望了。

“讓兒子考清華還是北大呢?”當黃渤的父母在為這個問題苦惱的時候,黃渤也在苦惱:“該怎麼讓他們清醒呢?”

對於黃渤來說,學習是痛苦的。跟我們大多數人對待學習的態度一樣,黃渤似乎捨棄了父母大學生的基因,被動選擇了做一個學渣。

沒錯,父母都是大學生的黃渤,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差生,他經常乾的事兒,則是考試作弊。

黃渤的英語和數學是最讓他頭痛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每逢英語課上,我的整個魂魄都是飛散的,完全聚攏不在一起。”

有一次英語考試,黃渤想要作個小弊,但老師就在面前。

為了掩飾尷尬,他跟著語音,假裝認真的答題。第一道選A,第二道選了B,第三道選了C後,假裝思考地改成B……

他邊做邊瞄老師,發現老師灼熱而疑惑的目光一直鎖定在他身上。

於是,他裝得更加認真而專注了。

然而,就在他裝得正起勁之時,一件令他恨不得馬上鑽進地縫的事情發生了。

“試音結束,聽力考試現在開始。”

標準的普通話在空氣中傳來,那一刻,空氣裡全部飄散著尷尬的因子……

  • 音樂天賦

儘管不愛學習,但他發現自己在音樂上似乎還有點天賦。

不願放棄這個天賦的他,在初二一次元旦晚會上,憑藉一曲《再回首》一躍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俘獲一批女同學的芳心。

演小人物的黃渤,他的出身跟他的角色竟然有天壤之別!

當時的他,甚至每天都要花20至30分鐘進行裝扮,走在校園裡還要保持一首插兜的瀟灑姿態,日子過得十分快活。

後來,他還代表學校,參加了青島電視臺舉辦的“龍城杯中學生卡拉OK比賽”,並獲得三等獎。

自此,他對音樂的熱愛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他還常常在夜裡寫歌,為郭富城、張學友、王菲等人量身定製詞曲,幻想他們演唱時的樣子。

  • 藍色風沙

後來,他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音樂上。職高的時候,他開始教學生跳舞。

但是他沒有當老師的經驗,一節課還沒結束呢,他自己僅會的兩個舞蹈已經教完了,這可咋弄?後面還有那麼多節課呢。

沒辦法了,學吧。他開始跟著國外錄像帶學習現代舞,自己學成熟練後,再教給學生。

就這樣,教了7年。

21歲的時候,他愛上了舞臺,愛上了唱歌,愛上了表演。

就自己組了個樂隊,叫“藍色風沙”。

他帶著樂隊成員全國各地追夢,自己做演出服,自己編排新的節目。來自天南地北的觀眾,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買賬,有時候演出完甚至連賬都結不了。

直到“藍色風沙”的成員一個個都轉型了,他明白,自己的音樂之路,可能走到頭了。

  • 演電影了

音樂之路走完了,他也回老家從過商,而且從商之路還走得很滋潤。

但他並不甘於此。

2000年,在好友的推薦下,黃渤得到了一次接觸電影的機會。而正是這次機會,改變了黃渤的一生。

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上車,走吧》,一舉摘得金雞獎“最佳電視電影獎”,他也漸漸地得到了一些飾演小角色的機會。

出演《黑洞》的時候,他被允許可以主動挑選小角色。他激動地把劇本翻來翻去,挑了名字出現次數最多的。

本來以為戲份會多一點呢,結果只是個背景版,連模樣也看不清。

演小人物的黃渤,他的出身跟他的角色竟然有天壤之別!

最多的臺詞只有12個字而已,但即使如此,他仍像個“傻子”一樣,成天在角落裡,用各種腔調反覆練習。

機會再小,只要擺在他面前,他一定拼了命去接住。

  • 招生標準這麼低

“當初我考上電影學院,我們班的同學都覺得很驚訝,原來現在的招生標準這麼低。”黃渤說。

認定了演戲這條路,向來不喜讀書的黃渤,開始備考電影學院。

這一準備就是三年,前兩次他都落榜了。

當時,他住在管虎家,管虎也回陪著他去考試。眼看好友大學路不暢,他們建議黃渤另謀出路:“也不一定非要演戲,攝影幹好了也很好啊。”

但他還是堅持演戲。

他的堅持最終有了結果,一個個小人物,被他演成了“影帝”。

演小人物的黃渤,他的出身跟他的角色竟然有天壤之別!

如今,他是70億影帝黃渤,娛樂圈少有黑點的藝人,而他,還一直在堅持做自己。

演小人物的黃渤,他的出身跟他的角色竟然有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