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的受戒

在家居士的受戒

在家人信仰佛教,願意成為正式的在家佛教徒——優婆塞、優婆夷,也要經過一定的手續。在家佛教徒的基本條件是受持三歸依,也就是歸依佛、歸依法、依僧。歸依是投靠的意思,意謂以自己的身心性命投靠佛、法僧,依據佛、法、僧的教導修行。所謂歸依佛,不是歸依佛的生身,而是歸依佛的道德品質;所謂歸依法,就是歸依趣向涅槃的方法;所謂歸依僧,就是歸依佛所教導的大菩薩、大阿羅漢等。受持三歸依,要經過一定的儀式,這裡以南朝劉宋時期高尼淨賢為湘東王傳授“三歸依”為例。

在家居士的受戒

湘東王是宋文帝的兒子,幼時相當頑皮,身體也很虛弱,每到夜晚,總是一陣噩夢,半夜驚叫,嚇出渾身冷汗,往往內衣溼透。宋文帝請了很多名醫,讓湘東王吃了不少藥,然而並無效果。於是有人提議,何不皈依青園寺高尼淨賢,沐浴佛恩,做個在家小居士,必有勝緣。

三歸依的儀式舉行得相當隆重,淨賢升座拈香,斂衣而坐。在木魚、磬、鼓、鈸等樂器的伴奏下,由維那舉腔唱香贊。詞曰:性覺靈明,寂照真常。昔迷今悟露堂堂,三寶是慈航。一瓣心香,歸禮法中王。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唱完香贊後,湘東王合掌長跪,請求受歸依,維那在旁邊說:“自家寶藏,非指示而莫曉;衣中明珠,必解說而後知。若不依僧,如何聞法?苟非佛法,無以出塵。現在居士身處俗世,念欲歸真,應該求請名師,受三歸依。今天我為您恭請青園寺高尼淨賢,作為你的三歸依本師。”

湘東王仍舊合掌長跪,虔誠地請求:“我現在禮請淨賢大師為我的三歸依本師,希望淨賢大師能夠同意。”淨賢當場開示,為湘東王簡單地講解佛理、佛法的難得、三歸依的意義。然後問湘東王是否理解?是否能依照佛法修行?湘東王作了肯定的回答。

淨賢面對湘東王,舉唱: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佛無上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大師,我今歸依。從今以往,稱佛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

淨賢每唱唸一句,湘東王也要隨聲唱唸一句,並隨禮一拜。這樣反覆三遍之後,就算是完成歸依了。

湘東王自從受持三歸依後,夜驚的毛病不治而愈。他後來成為宋明帝,禮待淨賢,甚為隆重,一年四季,佈施不斷。

在家居士的受戒

在家居士如果進而再從法師受五戒,就可成為五戒優婆塞、五戒優婆夷了。以後如果再進一步從法師受菩薩戒,又可成為菩薩戒優婆塞、菩薩戒優婆夷。南朝梁、陳二代及隋朝,受菩薩戒風氣盛行。梁武帝、陳文帝均為菩薩戒弟子。梁武帝曾建立戒壇,詔請慧超授菩薩戒。後隋文帝從曇延受菩薩戒,隋煬帝從智受菩薩戒,均稱菩薩戒弟子。居士們認為受的戒越多越重,遵守越嚴格,將來成佛往生的希望也就越大不過,居士身居塵世,對他們的約束管理自然比不上寺院中那樣嚴格,是信教持戒,還是棄教破戒,都出於自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