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禪七與唸佛七

夏安居是沿襲印度佛教古制而來的,而冬安居卻是禪宗興起之後,漢地寺院中所獨有的。

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一進入隆冬季節,天寒地凍,朔風凜冽,積雪盈天,千里冰封,僧尼無法外出行腳參訪。因此,中國佛教在繼承了印度佛教結夏安居的習俗後,又形成了結冬安居的清規。冬安居的時間因地而異,一般從農曆十月十六日至第二年的正月十五日。冬安居期間,常舉行“打禪七”、“唸佛七”、禮懺、誦經等法會。

打禪七與唸佛七

“打禪七”是修行禪定功夫、求得開悟的重要門徑。各大著名的禪宗寺院要接納許多行腳僧前來專修禪法,寺院裡顯得很忙碌。但表面上既看不見也聽不見,因為僧眾們都集中在禪堂內靜修,外面沒有絲毫聲響。

“禪七”是以七天為一期的坐禪。開始進入禪七階段稱為起禪七”或“起七”,結束稱為“解禪七”或“解七”。冬安居期間,可以從十月十六日“起七”,一連坐七七四十九天,到臘月初八解七。也可以坐上十七七十天,再解七。具體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可以靈活掌握。

起七之日,禪堂對面的韋馱龕前掛出“起七”、“護七”、“監香”牌示。僧眾們齊集禪堂,維那代表住持宣佈各位監香師、內外護七師的名字,同時給監香師執法的香板,告誡他們對堂內外的放逸者要認真督促管理,不可徇情枉法。然後迎請住持拈香上座,為僧眾說法。住持說完法後,將香板擲在地上,叫一聲:“起!”“禪七”就從此時開始

禪七的坐禪也有一套特定的程序。平時坐禪是以燃香來計算時間的,故又叫“坐香”,一天為四次。“禪七”期間,必須延長時間,叫做“加香”,共為六次。每坐完一支香的時間,還要“行香”。行香又叫“跑香”,也就是僧眾在坐香之間的跑步活動。行香的方法是僧眾圍繞著禪堂中心的佛龕作小跑,“八大執事”跑外圈。跑時不能錯圈、碰撞、踩草鞋,否則要挨香板。

“禪七”的第七天,韋馱龕前掛出“解七”牌示。住持進入禪堂,說:“恭喜各位加香打七圓滿。不知各位悟得如何,請道出見地。”眾僧沉默不語。住持說:“還少一把火,下七再努力吧!”隨著香板落地,又喊了一聲:“起!”“二七”開始了。

禪七期滿,則要“解禪七”。解禪七一般要請住持或高僧為僧眾說法。說法結束後,維那領著眾僧三拜,在晚課鳴鐘禮佛後,禪七便告結束,僧人可以離開禪堂,各回本寮了。

打禪七的目的就是調身調心。所謂調身,就是叫身體不亂動;所謂調心,就是叫心不打妄想,常常清淨。打禪七就是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必須有所收穫。

淨土宗寺院在冬安居中則舉行“唸佛七”儀式,他們在七日之中,以唸佛、拜佛為主,伴以引磬(碗狀小鐘)和木魚之聲。

打禪七與唸佛七

“唸佛七”在唸佛堂舉行,參加人員有一位主七師、四位悅眾師、四位護七師及僧眾。唸佛堂中,燈燭莊嚴,蒲團齊備。佛像兩邊的蒲團為僧眾們坐,其中下邊四個為悅眾師坐,以便照應引磬、木魚。唸佛堂中門關閉,橫放五個蒲團,中間一個為主七師坐。四位護七師照應堂內香火、茶水及堂外一切雜務。

晨鐘響過,所有參加“唸佛七”的人員進入唸佛堂,禮佛三拜,各人按位次坐定。主七師鳴磬一下,首先是《爐香贊》,然後誦《阿彌陀經》《往生咒》,唱《贊佛偈》,念“南無阿彌陀佛”500聲。唸完後,主七師帶領僧眾經行半支香時間,鳴磬一下,僧眾佛節照合掌歸位打坐。敲木魚三下,表示寂靜,了半支香時間,鳴磬一聲開靜,僧眾起身稍事休息。如此循環,直至晚上。

“唸佛七”日夜不停,規制甚嚴,據《七期唸佛儀》記載,共訂有規約12條,主要為“唸佛七”期間不許出外閒遊,不得高聲笑語,不可早睡等,違者要處罰,直至趕出寺院。由此可見,“唸佛七”並不比“打禪七”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