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我們的“最小兄弟”嗎?

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這個日子源於2012年,為紀念一個人「努力克服對和平構成威脅的貧窮和苦難」的貢獻,聯合國將她逝世的日子——9月5日定為「國際慈善日」,藉此呼籲更多民眾參與慈善活動。這個人就是——德蘭修女(1910-1997)一生致力為窮人服務,1948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成立修會,特別關愛貧窮兒童和快要死亡的窮人,建立世界知名的窮人得到善終的收容之家。

我們知道,德蘭修女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

飢餓的人所渴求的,不單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單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單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質豐裕的人,都在切求愛、關心、接納及認同。


近日,一則來自《人民網 》的新聞讓我陷入了深深思考。在杭州一家民營養老院“迎來”一批年輕人的新聞引發熱議。原來,這家養老院推出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志願服務項目,年輕人可租住養老院的部分房間,月租僅300元,但每人每月要為老人提供20小時的志願服務。

你認識我們的“最小兄弟”嗎?

先不下結論,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當你去幫助流浪人、為敬老院的人奉獻愛心的時候,你有所圖嗎?你是否想要從他們身上換取什麼……相信很多人就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溫暖與愛傳遞給對方而已,並無所求。如果說有所求,那也只是希望天主能夠記得。

志願者(Volunteer)聯合國定義為“自願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具體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獲取報酬,奉獻個人時間和行動的人。


當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在基督信仰內,對於“愛德”,保祿宗徒指給了我們一條更高超的道路:愛超越一切(格前 十三 1-3)、愛是諸德的靈魂(格前 十三 4-7)、愛永存不朽(格前 十三 8-13)。

那麼問題又來了,我們在行愛德的時候,內心裡真正的初衷是什麼?希望被周圍人知道自己所行的事?想要讓天主看到好換取通往天國的門票?亦或是,只是因為愛天主,因此愛祂所愛的一切受造物……

我想,最純粹的初衷應該是,因為愛天主,所以愛祂所愛的一切受造物。

教宗方濟各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提醒我們去關心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最小兄弟”,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究竟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最小兄弟”呢?難道只是指物質方面掙扎在窮苦邊緣的人嗎?不,還有精神方面需要幫助的人,還有一切被罪惡捆綁無法脫身的人。

你認識我們的“最小兄弟”嗎?

教宗方濟各訪問美國費城,為犯人洗腳

你認識我們的“最小兄弟”嗎?

教宗方濟各訪問美國費城,親吻犯人的腳

若望福音中,經師和法利賽人捉住了一個行淫的婦人,按照法律這個婦人是要被石頭砸死的,耶穌卻向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罪和罪人是兩碼事,有時候人們只是被撒殫蠱惑了而已,而且人們厭惡的是罪本身而非罪人。我們當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偉大的事,但每個人都可以用心懷大愛去做一些小事。對待“最小兄弟”,我們要多一些愛心和耐心以及恆心。

我們應當愛天主所愛的一切,如同天主愛了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