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子女平凡也是一種幸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對於兒女的普遍期待。但事實上,大部分孩子最終還是會成為一個平凡人。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863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6%的受訪家長能接受孩子將來是個平凡人,65.1%的受訪家長認同做好本職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1月10日《中國青年報》)

看到這樣的調查,很容易讓人想到一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出於本心來講,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人中龍鳳,甚至不惜在孩子的學習成長投入上不遺餘力。而事實上,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他們一如父輩們會在平凡中度過。更何況,平凡人同樣擁有著幸福和快樂,而接受子女的平凡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正如此次調查顯示,49.2%的受訪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平凡的人,72.6%的受訪家長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以後是個平凡的人。對於平凡,調查中,65.1%的受訪家長認為做好本職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我對孩子的期待就是希望她一生平安幸福”,當父母擁有這樣的心態,對自己對子女對家庭都是大有裨益的。

反過來講,如果一味地只想著讓孩子不平凡,吼他、罵他、報班補課,不僅會讓孩子不堪負重,而且也會令家長難以應付。其實,有的時候,因孩子成長造成的諸多煩惱,很大原因在於兩點:一是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家長帶著孩子走偏了;二是盲目攀比,只期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卻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特質與優點。

正如專家所言,“人生並不是短跑,也不是馬拉松比賽。每個人出生時就處在不同的位置,也朝著不同的方向。”家長理應認識到這些,更應該學會用科學的教育方式陪伴孩子成長。正所謂,孩子的健康成長比片面追求出類拔萃更重要。而且,套用一句網絡用語,父母的接納是每個孩子內心最大的渴望和自愛自信的源泉。

當然,平凡並不意味著就是平庸。作為父母可以接受子女平凡,但更重要的是教會和傳遞給他們正確的做人、做事、學習的方式,而這也是讓孩子受用一生的。比如,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懂得感恩、對人熱情,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等等。孩子擁有了這些品格,對他們的學習,乃至以後的人生才是最大的財富。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每個人都有出彩的平臺與機會,只要有著正確的人生方向,有著不斷努力奮鬥的精神,有著持續學習的意識,即便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故此,接受孩子將來是個平凡人理應是一種平常心態,而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陪伴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楊玉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