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發表SCI論文總結的心得分享

一、論文寫之前做好準備工作。收集好文獻資料,特別是一些高水平期刊且由歐美人寫的論文。挑幾篇這樣的文獻精讀,看看人家是如何對一個問題用英語描述的,並記錄常用句式和詞彙。如果平時有這樣習慣就再好不過了,長期積累寫作時肯定是如魚得水。

大量的閱讀文獻能有助於我們確定SCI寫作的課題,而在確定課題之後對文獻進行收集也是為了能便於之後寫作SCI文章所做下的工作。故而,閱讀文獻是SCI成敗的第一步。

成功發表SCI論文總結的心得分享

二、論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千萬不要抱著一遍寫好的心態。一篇精彩的論文有事需要來來回回的修改加工。每看一遍都會有提高的地方,一定要耐著性子仔細推敲。不能閉門造車,一個人的精力和看法畢竟有侷限。完成初稿後可以找靠譜的同學或老師幫忙看看。一般都可以獲得很多好的建議,自己以前沒有發現的問題也會浮出水面。

三、對於語言,如果是實在能力有限,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對於國內科研者而言,語言是SCI論文寫作的一大障礙,由於思維的不同,在寫作時往往出現詞不達意、描述模糊、句式混亂、累贅拖沓等現象。而克服這些阻力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時科研者的時間和精力又是非常寶貴的,所以在語言方面尋求他人的幫助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了,這裡有一個前提是文章要寫得夠好,不然都是白搭,因為翻譯和語言潤色一般都是基於原文基礎之上進行的。

四、考慮發表需要用到的數據和圖片設計關鍵性實驗時,應當考慮發表要求,分好實驗組,對照組以及佈局。這樣可以減少重複工作的時間,以獲得更完整或更漂亮的數據。此外,也可以提前製作圖片,如果實驗結束之後再來整理數據製作圖片,可能會耗費更多的時間。

成功發表SCI論文總結的心得分享

五、提前開始寫作,即使沒有完整的實驗數據,也可提前撰寫論文。因為背景介紹部分通常是對過去研究的簡單總結,做實驗的同時也可以進行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寫作,這個時候作者對實驗方案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提前撰寫這兩部分內容,能更好地幫助作者寫論文。

六、寫作內容要表達清楚,如果一項具有重大影響的研究因為論文表達不清楚導致出版受阻,那是非常遺憾的事。特別是,當編輯和審稿人不能理解文章內容時,可能會對其產生偏見,甚至會拒絕審稿。對於非英語國家的研究人員來說,精準的英語母語化寫作通常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七、確定投稿的時間,如果手頭已有大量數據,但仍在進行實驗,那麼可以考慮一下研究是否可以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這樣可以更快的發表早期的研究結果,甚至在整個實驗還沒有完全結束之前。

八、尋求論文預評審的服務,在投稿之前可以找經驗豐富的專家或服務機構,為自己的文章進行預評審,針對他們的意見進行修改,這樣可以降低拒稿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發表的速度。

成功發表SCI論文總結的心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