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中國記協對參評作品“造假”零容忍 近兩年撤銷71件廣電作品中國新聞獎參評、獲獎資格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王思北、劉雨哲)記者30日從“中國新聞獎廣播電視作品突出問題”新聞評議會獲悉,2016年至2017年,中國記協根據對舉報線索的核查情況,撤銷92件“造假”問題作品的參評資格、獲獎資格,其中71件是廣播和電視作品。

“中國新聞獎廣播電視作品突出問題”新聞評議會由中國記協聯合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舉辦。會議旨在倡導新聞界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減少“造假”參評情況發生,維護新聞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

中國記協國內部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說,近年來,中國記協在評出過硬作品、優秀人才,評出公信力影響力引導力上作出了努力。採取審核參評作品材料,實行獲獎作品和獲獎者退出機制,加強對參評推薦報送流程監督,規範報送材料的申報標準,加大對違規參評懲處力度等多種措施,強化對評獎的全程審核和全域監督,力求公開公平公正評選。

“但近兩年來,廣播電視類參評作品出現作品內容造假,重新制作參評作品音視頻,申報作品播出信息與實際不一致、參評作品指向不明確,報送作品為修改後的重播版本,無法提供作品播出原始依據等問題。”這位負責人說,違規參評屢禁不止,嚴重損害中國新聞獎評選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新聞輿論工作公信力。

針對這些情況,來自業界、學界的專家學者及各中國新聞獎報送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在會上展開了評議和交流。與會專家認為,新聞採編人員應當加強自律。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陳絢、吳兢等建議,要從加強職業道德和操守的角度防範違規事件。

中國記協主席張研農表示,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是全國優秀新聞作品和新聞工作者的最高獎,“兩獎”評選的權威性和公平公正性,需要全國新聞界、新聞工作者的共同維護。要高度重視新聞評獎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杜絕新聞作品出現真實性的問題,切實提高評獎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