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磊:徵信行業個人數據及隱私洩露亂象頻出,該如何治理?

唐磊:征信行业个人数据及隐私泄露乱象频出,该如何治理?

在日前召開的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5屆全球年會的“環球金融科技峰會”政策對話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處長、百行徵信有限公司顧問唐磊就個人徵信領域的改革發展分享了觀點。他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對個人徵信領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徵信領域要更多發揮市場的作用。針對近年來徵信市場上一些個人信息洩露等亂象,唐磊表示既要“開正門”也要“堵邪路”,才能使徵信行業和金融科技行業行穩致遠,防患於未然。

唐磊:征信行业个人数据及隐私泄露乱象频出,该如何治理?

▼以下為發言實錄:

徵信領域應該來說是金融科技目前應用中最基礎的一個領域,同時也是金融科技應用的最前沿的一個領域。接下來,我將就個人徵信領域的改革發展分享一下個人觀點。

金融科技的發展對個人徵信領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整個金融領域發生了一些很大的變化,主要是體現在金融服務人群的擴大,線上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風控能力要求的提高。2017年,中國的線上信貸規模已經超過了10萬億元,這種變革不僅發生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同時也發生在傳統的金融機構上。其中重要的一個支撐就是金融機構現在對於數據,特別是最重要的信貸數據的重視程度,其投入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發現對徵信數據掌握的數量、準確度、及時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金融機構的風控能力,也決定了這個金融機構服務的半徑和金融服務下沉的力度。這個已經形成了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對於個人徵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金融機構希望要進一步擴大徵信服務的覆蓋人群。目前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覆蓋人群不到5億人,也就是說中國還有9億人大概是屬於徵信白戶,主要的覆蓋人群是農民、學生和老人,這正是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但是他們因為缺少徵信記錄難以有效的獲取金融服務。所以把徵信服務覆蓋到這些常規人群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需要進一步擴大徵信服務的覆蓋機構。目前我國傳統的徵信服務主要覆蓋機構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主。但是傳統金融機構之外還有大量的機構從事類金融業務,或者叫“準金融活動”,包括小貸公司、P2P、助貸機構等,這些機構也非常需要徵信服務。

第三,是需要提升徵信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在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金融機構對徵信產品和數據的廣度、深度、維度,對徵信服務的速度、準確度和體驗度都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例如現在大家都特別需要共載信息、替代信息、身份驗證服務、信息推送服務、聯合建模服務等,這些都要求我們的徵信體系擁有強大的包容性、擴展性和可定製性。

中國“政府+市場”的徵信體系正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過去十幾年的時間,中國主要的徵信體系是以政府為主的徵信體系,主要是由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作為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去提供徵信服務,而未來則是發揮市場的力量和作用。

2018年5月23號“百行徵信”在深圳正式揭牌成立。百行徵信是中國人民銀行監督指導,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牽頭組建的全國第一家和唯一一家擁有個人徵信牌照的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的定位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和方式去推動互聯網和消費金融領域的信用信息共享合作,提供一個多元化、實時性的徵信產品和服務。它與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定位是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目前百行徵信已經與三百多家機構簽訂了協議,而且現正在積極推進與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電信運營商、電商,還有支付機構等各方的合作,力爭為我們的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全面、有效和安全的徵信服務。2018年年底之前百行徵信將面向社會推出個人信用報告,身份信息驗證,特別關注名單這些產品,爭取解決目前市場上所迫切需要的多頭借貸、騙貸的問題。

金融科技和徵信行業的發展需要高度重視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

2018年數據和隱私保護領域發生了兩件大事情,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討論。第一件事,就是2018年5月25日,GDPR(編注: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的簡寫,譯為《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正式發佈。GDPR對於全世界的數據行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對個人隱私保護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第二件事,就是Facebook今年被曝光史上最嚴重的數據洩露事件,這個事件甚至影響到了美國總統選舉的走向。

當前,中國市場對於數據的需求是特別的巨大,而且我們的徵信服務有效供給卻不足。所以說徵信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亂象,一方面是少數不法分子和機構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手段去竊取徵信信息,提供給一些信貸機構,甚至還用於一些非法的目的,比如說詐騙。這對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挑戰。另外一方面還有部分商業機構濫用權限,過度的採集個人信息,對個人隱私造成了非常大的侵犯。

我們始終認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是整個徵信行業和數據行業的一個生命線,關係到徵信行業及金融科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我認為保護信息安全應做到“疏堵結合”:一方面我們要“開正門”。這個“正門”就是我們要擴大徵信服務的供給,要讓有需求的機構能夠合法的去使用徵信服務,壓縮“數據販子”的空間。另外一方面我們要“堵邪路”。首先,從“技防”和“人防”上要加強對徵信機構和信用信息使用機構的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管理。其次,我們還要對洩露徵信信息和個人隱私信息的機構進行嚴厲的打擊和懲處。這樣才能夠使徵信行業和金融科技行業行穩致遠,防患於未然。

原稿有刪改,未經作者本人確認

文中觀點不代表IFF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