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國寶是說借就借的嗎?

近日,有媒體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外借國寶級文物《祭侄文稿》到日本進行展覽。消息一經傳播,便引來罵聲不斷,除了臺灣島內民眾表示反對,大陸網友也“炸了鍋”。


《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國寶是說借就借的嗎?


據瞭解,《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創作於唐乾元元年(758年)。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而《蘭亭序》的正本失傳已久,目前的都是複製品。可以說《祭侄文稿》算得上是最珍貴的行書墨跡原作。


《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國寶是說借就借的嗎?


另一方面,按照《祭侄文稿》的創造年份算起,至今已有1261年的歷史,而在中國文物界,素有“紙壽千年”的說法,簡單地說,相比於其他文物,紙製品本身是有壽命限制的。歷史越長,紙質書畫文物越脆弱。毫不誇張地說,紙質書畫文物每展出一次,就會“受傷”一次。而《祭侄文稿》原本是由一張草稿紙寫成,相比其他用上等宣紙創作而成的書畫作品,在材料上就已經先天不足,所以更需要萬分注意。貿然出借,在搬動、運輸過程中都有可能對紙質書畫文物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除此之外,展覽現場的光照、空氣等因素也有可能破壞紙質書畫文物。就算在臺灣,《祭姪文稿》也已有10年沒展出。而上次展出是在2008年“晉唐書法展”,海外展則是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所以,很多人對《祭姪文稿》的日本展覽之旅憂心忡忡。


《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國寶是說借就借的嗎?


有人可能會說,出借國寶是為了讓其他國家的民眾都能瞭解我國的文化。這個說法雖然沒錯,但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其他人真的會認真保護我國的國寶嗎?

2011年時日本書道篆刻界名人、日展會員、全日本篆刻聯盟副會長、西泠印社名譽會員內藤富卿為舉辦“鑑古印社篆刻展西泠前四家書畫展”,向丁如霞提出借用《西泠八家印存》的要求。出於對日本書道界的信任和推廣西泠藝術的願望,丁如霞把八家印存和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的一方兩面印無償借給了內藤。但展覽結束後,內藤富卿遲遲沒有歸還相關文物,最後在丁如霞的一再追問下,內藤富卿表示“文物已經丟了”。更令人憤怒的是,內藤富卿雖然表示願意承擔責任,但他僅支付賠償金額200萬日元(約12萬元人民幣),其中“印存”150萬日元、“丁敬刻兩面印”50萬日元。而根據相關專家的說法,《西泠八家印存》不僅是丁家的秘藏品,更是篆刻史上極其重要的寶典。“印存”紛失,不僅是丁家秘寶的損失,也是日中兩國篆刻藝術的重大損失,更是在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汙點的重大事件。


《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國寶是說借就借的嗎?


2018年,我國的秦始皇兵馬俑赴美展覽過程中,兵馬俑的一段拇指被一名男子掰斷並偷走。


《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國寶是說借就借的嗎?


不管這些行為是有意還是無意,造成的結果都令人痛惜。被遺失破壞的不僅是文物本身,還有文物背後代表的那一段歷史。

從2002年開始,我國國家文物局就印發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目的就是要保護國家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禁止其出境展覽。而《祭侄文稿》不論從價值還是留存保護上來說,完全可以納進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但介於它此前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所以無法順利入選。


《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國寶是說借就借的嗎?


不管《祭侄文稿》是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是存於大陸的博物館,它都屬於全體華夏子孫,同時也是全人類的文化財產。無論出於文物保護的角度還是其藝術價值的角度,都不適合出借展覽。如果想要借用文物進行文化交流,大可選擇其他文物,何必抓著《祭侄文稿》不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