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為什麼抑鬱很重要的原因是“無主導需求”!

心理學人為什麼抑鬱很重要的原因是“無主導需求”!

無主導需求,並不是沒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患者沒有了更高層次的能提起鬥爭興趣和熱情的主導性需求目標,迷失了鬥爭的方向;雖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須鬥爭的心理和環境壓力,但就是意識不到問題的解決對社會或個人具有的現實意義,產生不了鬥爭的動機、興趣和熱情,總提不起精神,缺乏鬥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沒有了主導需求,他們長期進行著一種無動機、無興趣的鬥爭,即便有時也有進展或成果,但患者卻沒有渴望進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體驗不到應有的愉悅獎賞,形成不了“需求—鬥爭—獎賞”的良性循環。這種消極麻木、渾渾噩噩的鬥爭方式同樣違背了需求鬥爭獎賞規律,因此,這種沒有主導需求、沒有動機興趣的鬥爭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鬥爭。

作為在生存鬥爭中進化發展的人類,其活動要遵循需求鬥爭獎賞規律,當某一需求得到滿足後,就應該有更高層次的需求上升到主導地位,從而進一步激發鬥爭的熱情,以使人能夠按照需求鬥爭獎賞規律更好地生活下去。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看出,自我實現需要是個人成長的頂峰期。這時,我們已擺脫由基本需求和匱乏性動機帶來的憂患,但它不是終點,而應該是完成充分發展的一種動力和渴望。

心理學人為什麼抑鬱很重要的原因是“無主導需求”!

同時,也是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程度上發掘自身潛在的天賦、能力和趨勢的一個過程。我們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滿足,就應該為更高層次的超越性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所驅動,成為存在價值的積極追求者。這種自我實現者的特徵包括創造力、睿智、情感的自發性和對工作的熱忱等。超越性需要是我們天生的除基本需要外的更高層次的心理需要,這是對存在價值的需要,在某些人身上雖然不強烈,但如果失去,就會導致超越性精神疾病或“靈魂病態”。超越性精神疾病是長期喪失超越性需要,超越性動機(渴求存在價值的動機)不能滿足而引起的存在於精神上的疾病(即抑鬱症),它包括玩世不恭、冷漠、厭煩、缺乏熱情、失望、無助感、虛弱和虛無感等。

高爾基說:“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柺杖,這就是理想。”人生就是一場滿足需求的鬥爭過程,人生的最大樂趣就是通過鬥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當一個人不再有能夠激起鬥爭興趣和熱情的主導需求時,他的生存空間也就被剝奪了。

心理學人為什麼抑鬱很重要的原因是“無主導需求”!

抑鬱症患者,或者極為孤獨,或者疲於應付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清楚活著的價值所在。比如,當抑鬱症患者說出了釣魚的想法。治療的目的則不是讓他用釣魚來打發時間,而是挖掘釣魚背後的意義,讓他意識到,喜歡釣魚是因為釣魚意味著可以和家人待在一起,可以置身大自然……總之,就是幫助患者找出對他的個人而言所有關於釣魚的一切意義所在(認知療法的側重點)。因此,抑鬱症患者應致力於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理想目標,增強志趣和競爭理念,以提高鬥爭的動機、興趣和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