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作業?

家長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作業?

最近經常看到各種與“作業”相關的新聞,比如幼兒園老師讓學生帶1億顆糧食到學校、家長深夜發微信問老師睡了沒?(因為家長和孩子都還沒有睡,還在做作業)、老師批評家長未幫孩子批改作業等。

從這些新聞事件中可以看出有些學校老師的專業素質實在不敢恭維:對1個億完全沒有概念的老師才敢讓學生帶1個億顆糧食,有些老師只顧佈置作業和檢查學生的完成度,根本不關心學生作業所需要的時間是否合理;因為作業量較大,有些老師竟然敢要求家長幫忙批改作業,實際是在讓家長來分擔老師的工作。

如果新聞事件上提到的老師是少數的話,那再看看我們的中小學寒暑假作業,中學生寒假作業量大是普遍的情況,一般大部分學生都是很難完成的,只有少部分比較聽話成績又較好的學生才能完成,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想完成也很難,因為可能很多題目都比較難,他們完成的唯一方法可能就是“抄”。

但無論你是認真完成的寒暑假作業,還是從同學那裡抄的,交給老師後都統一處理:丟在一邊,根本不可能去批改。

那麼,學生們做寒暑假作業的意義是什麼呢?學生做了後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面對這種學校老師佈置的不科學的作業,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呢?

我覺得如果你真的為自己的孩子好的話,就應該堅定地拒絕!

平時學校佈置的作業,看起來好像大部分人都能完成,但其實大部分完成的質量是比較差的,其中抄作業的也大有人在。

很多時候,學生抄作業這種涉及誠信問題的行為按理來說老師應該嚴厲禁止的,但現實中卻很少老師會對抄作業學生作出懲罰;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們並不怎麼關心學生的誠信問題,原因之二就是他們知道對很多學生來說,“抄作業”是完成作業的唯一方式。

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一般只能針對成績中上的學生,在中學的理科作業中,一般情況下會有一半以上的學生無法有效地完成。但學校老師對作業完成度一般都抓得很緊,對作業完成的質量倒沒那麼關心。

是否完成作業與其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態度,不如說是老師權力的象徵,因為不完成作業一般會被老師認為挑戰他們的權威。

但對那些沒有能力完成作業的學生來說,抄作業或者隨便完成作業其實都是在浪費時間;如果把這些時間拿來學習適合自己能力的學習任務會對自己更有幫助。

作為家長,最好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知道他們的能力在什麼階段,面對那些不合理的作業堅決說不,如果有能力,可指導孩子去完成其它更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