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作者 / 朱婷

池震沒死,喜極而泣;第二季安排,喜大普奔……這幾天“原罪粉”們的心情就像是坐過山車。從揚言要給編劇寄刀片到眾人血書打卡第二季,一句“不說再見”牽動了無數追劇觀眾的心。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新版人物結局(25集)的播出,讓今年劇集市場罕見的懸疑網劇《原生之罪》,迎來收官期的另一個小高潮。翟天臨、尹正也雙雙被送上了熱搜。

未播先火,是《原生之罪》的第一個宿命。愛奇藝與萬年影業繼《無證之罪》後二度牽手,監製韓三平再度坐鎮,葉偉民執導,翟天臨、尹正、白冰等實力派演員加盟,強有力的班底,《原生之罪》從一開始就被輿論推上了神壇。

2018年12月20日,距離開機時間不到一年,《原生之罪》提交了這份萬眾期待的答卷。結果怎麼樣呢?爭議與驚喜接踵而至。趁著收官的餘溫尚在,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與《原生之罪》聯合出品人、總製片人、萬年影業創始人、CEO何俊逸,《原生之罪》宣傳負責人、萬年奈思總經理鄭玲聊了聊。從身陷囫圇到無罪釋放,《原生之罪》究竟做對了什麼?


覆盤1:《原罪》的冰與火之歌


愛奇藝開播實時熱度一度高達7038,一度也在微博上引發了巨大爭議。25集,1080分鐘,6個案件,兩個結局,過去的一個月中,《原生之罪》上演了一出“冰與火之歌”的大戲。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每一部戲都有它的命”。面對首版大結局引發的爭議,坐在劇sir面前的何俊逸如是說道。他們內部做過幾輪覆盤,有這麼多女觀眾和學生觀眾喜歡《原生之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而另一邊,通過觀眾的評論發現仍有如此多的人喜愛《無證之罪》,也是他們沒有想到的。這樣兩極分化的評論,讓何俊逸感到既幸福又有壓力。

從創作理念上來講,後者與前者完全不一樣,他們的初衷是在保留這個“之罪”系列的基礎上,對懸疑劇作出另一維度的探索,在劇sir看來,這是《原生之罪》的第二個宿命。

當然,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摒棄以往懸疑劇擅用的強人設,《原生之罪》打算給觀眾呈現一個雙男主設定、帶有異域色彩的視覺效果。一改《無證之罪》中一個案件“一鏡到底”式的懸疑風格,《原生之罪》在同一個大的框架之下,穿插了六個小的視覺單元。每四集一個案件,分別揭露人性嫉妒、貪婪、仇恨、上癮、誘惑、正邪的一面,在張弛有度的案件循環中,人本善的信念又貫徹其中。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每一個創作者都想要在藝術追求和觀眾觀影感受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但,終究,設想和實現之間必然會出現一條與觀眾間的鴻溝,首當其衝引發爭議的就是《原生之罪》的劇本。

2017年9月份項目敲定,次年2月份開機,留給編劇的時間大概只有三個多月。編劇的出發點並沒有把空間設定成某一個具像化的地方,所以相對來說,架空的內容會較多,寫得也比較開。但觀眾的感受是當下,劇中的華人環境又有著極強的代入感。原本設想的與最終呈現的有了衰減,一切又都在關注中被放大。

同時被放大的,當然還有《原生之罪》中的喜劇元素、雙男主設定以及每個故事間預留伏筆的小心思。在他們收穫的反饋中,觀眾對於《原生之罪》中的戲劇結構和節奏是高度認可的。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原生之罪》與其他懸疑劇打出差異化的重要標誌。

談及喜劇元素,何俊逸表示,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導演和兩個演員,尤其是天臨。他對於“池震”這個角色,做了很多的功課,賦予了獨特的幽默感和一種長在身上的孤獨感,讓人物更立體,詮釋得更鮮活。

至於,《原生之罪》最終交出的成績單,在何俊逸看來,有遺憾也有驚喜。強有力的班底確實為作品的品質保了駕護了航,表演、畫面、音樂、節奏、結構這些維度都達到了預期的要求。

作為一種新類型的探索之作,《原生之罪》無疑是成功的。根據百度指數顯示,該劇的用戶畫像中,男女比例為:27%:73%。毫不誇張地說,女性觀眾所佔的比例,創下了懸疑劇之最。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商業層面,不論是12集還是24集,短劇相較於長劇集來說,在長期招商和用戶沉澱方面,相對弱勢。但值得一提的是,愛奇藝在去年重磅推出了“懸疑劇場”,給短劇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機會,這也給萬年影業這樣的公司多了一些信心。

誠然,正如何俊逸所說,每一次探索都會有一些遺憾,在創新這條路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對於每一個敢於走出舒適圈,求變的創作者來說,從不害怕探討和交流,觀眾的關注和討論就是最好的支持。


覆盤2:網劇《原罪》的電影式營銷心得

好評也好,爭議也罷,與之息息相關的除了內容,當屬營銷。有意思的是,劇sir注意到,《原生之罪》從立項到收官,不論內容品相上,還是宣傳營銷層面,都散發著濃濃的電影氣質。

《原生之罪》宣傳負責人鄭玲沒有否認,反而,這是他們的營銷亮點。從根本上來說,萬年影業、萬年奈思都是以電影起家的。《原生之罪》是萬年奈思做的第一部網劇宣傳,打頭陣的使命感不言而喻。

項目一經立項,萬年奈思進入了《原生之罪》的宣傳籌備期。他們要做的是,緊跟項目的進度,制定出一個符合劇本、拍攝、演員等多維度共振的營銷計劃。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整個營銷思路基本分為前期、中期、後期,首當其衝的就是營銷前置。基於《原生之罪》的定位女性向懸疑劇、雙男主設定,在劇開播前,萬年奈思把目標受眾鎖定女性觀眾,深度挖掘並放大目標受眾看懸疑劇的理由。她進一步描述到,比如開播前的兩版預告片,幾乎看不到任何恐怖、懸疑的畫面;再比如,駐組宣傳時,利用抖音、微博等放出來的一系列小視頻,幾乎打的也是主演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宏觀微觀上,都弱化了該劇“懸疑”“恐怖”成份。

此外,所謂“營銷前置”,在萬年奈思看來,遠不止如此。更多的是,圍繞一條主線,把許多細枝末節的營銷點提前“藏”在劇中,等待觀眾看的時候,發現並自主發酵。需要強調的是,這並不意味著,營銷要上演干預內容創作的戲碼,而是真正考驗一個宣傳團隊的創意靈魂。換句話來說,營銷和製作屬於兩條平行線,平行走,然後找到一個交集點。最終,《原生之罪》提煉出來的交集點是女性觀眾和雙男主。

而這也是鄭玲帶領的萬年奈思從成立之初,就反覆強調的宣發策略:重策略、創意,輕投放。在她看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有創意的營銷點,只是一味鋪渠道,最終只能事倍功半,而她要的是事半功倍。大到主營銷線,小到每一次渠道投放、每一個營銷物料,她都要看到一個最直接的反饋。這是對營銷負責,也是對合作夥伴的負責。

具體還做了哪些?據萬年奈思透露,《原生之罪》的最終定檔時間,比較突然。她們隨即作出反應,發佈了一組倒計時海報,直接將開播熱度推到最高;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舉辦粉絲見面會,彌補來不及舉辦的開播發佈會;和大綿羊BOBO(代表作:王思聰吃熱狗)合作了一組《原生之罪》的小頭像,成為了票圈流行。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值得一提的是,萬年奈思在前期埋下的一系列“梗”,紛紛被網友們安利。最直觀的反饋就是,在B站、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流傳的飯制視頻、表情包中,大部分都切入了她們在官微上發佈的混剪素材以及自制表情包。

而當被問到網劇宣傳與電影營銷有哪些異同時,鄭玲直言,這個問題在此之前,她也同很多業內人做了多次交流。電影從立項之初營銷基本就同步進行,而劇大部分都是在開播前一兩個月、甚至因為一些不可控因素,一兩週才開始籌劃營銷方案的情況也有。這是二者在營銷節奏上的不同。

再者,電影宣傳屬於自上而下,受眾更直觀,直接落地面對一個個買票的人,而劇相對來說,更“虛幻飄渺”一些,觀眾看劇的屬性傾向娛樂屬性,那就要找觀眾喜歡和接受的點打。從這個角度出發,萬年奈思認為,劇宣週期長,變量多,需要極高的應變能力。

此外,在她看來,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劇宣,都特別累,她正在嘗試扭轉這種局面。之前長達十幾年的電影營銷經驗,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至於結果,從《原生之罪》上得以證實,可行且有效。

“但覆盤下來,也有一些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她指的是觀眾對結局的感受以及是否在宣傳物料上,降一下弧度,儘可能讓觀眾對作品的期待集中在一個點上,如果太過分散,容易左手打右手。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在她們以往的認知裡,電影宣傳主角死了就死了,但在《原生之罪》中,主角池震“假死”成了社會事件。但幸好,第25集上線,交代了池震還活著的劇情,還順便帶出了《原生之罪》第二季的消息後(待確認),平復了觀眾的心情,迎來一個Happy ending。


《原生之罪》“無罪”

萬年的題材創新之旅仍在繼續


採訪末,被問及當下行業擔心的資本寒冬、劇荒等問題。何俊逸很坦然,他認為,現階段更像是一個行業調整期,創作者們應該更堅定信念,趁這個時間,靜下來好好想想,做什麼,怎麼做。

“所以,萬年做好過冬準備了嗎?”

“我們沒覺得這個冬天有什麼特別,因為一直都挺難的。”

從一度身陷囫圇,到Happy ending,《原生之罪》的新類型懸疑劇探索之旅,迎來首輪告捷。


獨家覆盤:《原生之罪》的破與立|專訪



背後的冒險家——萬年影業的旅程,遠沒有結束。一方面,是懸疑類型劇的持續深耕;另外則是針對劇集市場,更多元化的類型和內容探索。除了有正在籌備中的與《無證之罪》同屬紫金陳“推理之王系列”的又一部懸疑劇《壞小孩》,來回報喜愛《無證之罪》的觀眾;《原生之罪》的續集的劇本也在加緊開發。此外,萬年在青春、勵志、戰爭、古裝等題材上,也各有項目在孵化中。

學院派創作風格鮮明的萬年影業成立後,接連打造的兩部作品:《無證之罪》與《原生之罪》,品質和熱度可見一斑。從這兩部作品不難看出,精品劇集是他們堅持的風格。在探索新題材、突破現有市場的革新之路上,萬年影業還在繼續走。我們也很欣喜,看到這樣的新內容製作公司活躍在市場,期待萬年影業,走出一個懸疑劇中的“正午陽光”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