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上將輕敵,攻佔塔瓦拉3天損失3100人,美國大兵認為不是天災

2500年前的孫子說過:“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意思是說,戰前會議時,一定要把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想到。考慮問題不到位,開戰必敗;認真進行戰前分析,就會有更多的主動權,勝利的可能就會更大;如果戰前連分析會議都不開,後果可想而知。

二戰期間,美海軍總司令金上將,眼看著越島進攻戰術很有效,想盡快解決太平洋戰爭。於是如法炮製,指示太平洋艦隊舉行塔拉瓦戰役,採用越島進攻戰術,尼米茲曾反對,但也沒有堅持,最終造成重大傷亡。

金上將輕敵,攻佔塔瓦拉3天損失3100人,美國大兵認為不是天災

一、輕敵的後果很慘烈。

1943年11月,經過三天的浴血苦戰,在付出3100人傷亡的慘重代價下,終於攻佔了貝蒂歐島。而島上的4600名日軍,最後僅僅只有14人因為受傷被俘,其餘全部戰死,堪稱慘烈。勝利的消息傳來後,讓尼米茲大為震驚,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本以為是兵不血刃、輕輕鬆鬆能夠贏得的一場戰鬥,最後卻打得如此慘烈。

他再也坐不住了,要到島上去看一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帶領斯普魯恩斯等人,乘飛機抵達小島上空時,在空中看到,本來風景宜人的小島已經變成了廢墟,推土機正在開足馬力,努力為機場清理跑道,茂密的椰子林幾乎全被燒焦,冒著縷縷青煙。一開艙門,撲鼻而來的惡臭差點沒把他燻倒。再定睛一看,原來推土機正用大翻鬥裝滿或被燒焦或已經腐爛的日軍屍體,準備前往壕溝裡掩埋。

金上將輕敵,攻佔塔瓦拉3天損失3100人,美國大兵認為不是天災

這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日軍屍體和殘肢還在島上東一堆、西一塊地擺放著。灘頭上,隨處可見被打壞的登陸艇和履帶車,被打死的士兵屍體還泡在水中,有些已經腫得發脹了。尼米茲臉色鐵青,一言不發地走在最前面。現在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要付出那麼多英勇戰士的生命,才能佔領這個不起眼的彈丸之地。

他嘆了口氣,輕聲跟旁邊的斯普魯恩斯說:“這是我第一次聞到死亡的味道。”

斯普魯恩斯點點頭:“我們該總結一下教訓了。”

金上將輕敵,攻佔塔瓦拉3天損失3100人,美國大兵認為不是天災

二、經驗教訓。

回去以後,他責令艦隊高層做出反省。一週後,一份名為“塔拉瓦之戰的教訓”的報告出爐了。

報告仔細分析了美軍傷亡慘重的原因:首先是對日本人暗堡工事的估計不足。其次,是攻擊階段時的組織工作太慢,面對突發情況反應不及時,導致裝備消耗太快,很快就捉襟見肘。

金上將輕敵,攻佔塔瓦拉3天損失3100人,美國大兵認為不是天災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對登陸時間的判斷失誤。早在戰役發起之前,美軍就已經瞭解到,該島低潮時候的最高水位只有不到2英尺深,這個深度根本無法滿足運輸艇對水深的最低要求,但制定計劃時沒有考慮這個因素,結果恰好趕上了貝蒂歐低潮的那一刻。

於是大批的兩棲履帶車和運輸艇還沒有開到岸邊就擱淺了,好在兩棲履帶車還能越過淺灘向著岸邊駛去。但是,前方擱淺的運輸艇卻擋住了去路,使得兩棲履帶車進退不得,登陸部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日本人可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悲劇就這樣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金上將輕敵,攻佔塔瓦拉3天損失3100人,美國大兵認為不是天災

三、改進措施。

為此,尼米茲在一個偏僻的小島上覆制了一模一樣的暗堡。經過大量轟擊實驗,發現摧毀這種地下工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近距離的平射,而是遠距離的排炮俯射。

同時還總結出攻擊階段的組織工作一定要快,需要防水性能更好的無線電收發報機,需要更多兩棲艇和坦克運輸艦。以優良充足的裝備,來避免無謂的人員傷亡。

金上將輕敵,攻佔塔瓦拉3天損失3100人,美國大兵認為不是天災

結語

這場戰役明著是天災,實際是人禍,哪怕戰前認真一點,傷亡也不會如此慘重。就像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一樣,在處理時,智慧越多,處理得越好。凡事不動腦筋先想一想,就莽撞行事,必然碰壁。這就是常話所說的:凡事應三思而後行。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