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出現冬季落果、果品下降、病蟲、花果同樹問題的改善措施

學農技、找專家、問病害,關注“農百通”頭條號,學習種養殖技術,專家在線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經營問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長期以來,我國絕大部分柑橘為10~12月採收的中熟品種,由於上市期過於集中已導致市場競爭激烈與種植效益下滑。

為此,不少柑橘產區近些年已開始大力發展晚熟柑橘,以期調整品種結構,延長鮮果供應期,填補空擋,來增加效益。

不過,晚熟柑橘果實需要掛樹越冬,掛果的時間也比較長,不僅需要做好冬季的防凍防落工作,還應處理好花果同樹期及冬春清園期的相關矛盾,下面來分別進行說明。

冬季落果

柑橘出現冬季落果、果品下降、病蟲、花果同樹問題的改善措施

晚熟柑橘從當年3~4月開花到第二年1~5月成熟,掛果時間長達10~13個月,對樹體的養分消耗是比較大的。

當冬季氣溫低於12℃後,柑橘根系會進入相對休眠期,對肥水的吸收能力下降,若遇上連續陰雨天或強降溫天氣,晚熟柑橘常落果嚴重。

一方面是低溫促進了乙烯等內源激素的合成,加速了果柄處細胞的衰老而產生離層落果。

另一方面之前我們也提到過,晚熟柑橘對樹體的養分消耗大,其中當然也包括鉀素。而彭良志老師在對晚熟柑橘落果現象研究時發現,樹體鉀質量分數水平是控制其冬季落果的重要控制因子。

除此以外,果實凍害、病害因素如炭疽病、疫菌褐腐病等也會加重晚熟柑橘冬季落果的發生。

改善措施:

1、適時補鉀:在秋梢老熟後葉面噴施高磷高鉀及中微量全營養葉面肥紅庫+多效唑,可促進樹體營養累積、花芽分化以及果實品質的提升,此外還可均衡的提高鉀素水平,減少冬季落果。

2、降溼通風:遇連續陰雨天后,在降水間歇期及時清溝排漬,降低果園溼度,並清除果園內落地果、樹上病果等,降溼透風透光。

3、謹防病害:主要是炭疽病、疫菌褐腐病、綠黴病等,可噴施吡唑醚菌酯、咪鮮胺等應急防控,起到殺菌和保鮮作用。

4、注意防凍:包括蓋膜、套袋、燻煙、培土、噴防凍劑等措施,減少凍害的發生。

果品下降

柑橘出現冬季落果、果品下降、病蟲、花果同樹問題的改善措施

雖然,栽培管理對柑橘果品的影響是很大的,但對於晚熟柑橘來說(此部分以上市時間作為參考,固包含留樹保鮮),採收時間也是制約果品的重要因素。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採收過遲,果實易發生返青、浮皮、枯水等現象,對果品影響很大,甚至會破壞該品種的市場口碑。

當然,也有人“另闢蹊徑”,之前筆者就看過這樣一則報道,本來醜柑完全成熟要等到春節後,而在四川某些產區部分果農為了搶先賣個好價提前採摘,有的甚至在12月份就開採了,這不是害人害己嗎?

改善措施:適時採收,該出手時再出手。

病蟲問題

柑橘出現冬季落果、果品下降、病蟲、花果同樹問題的改善措施

幾乎所有病蟲害在綜合防治上都能看到冬春季清園這一條,或許你不太重視,但它絕對很重要!

對於晚熟柑橘來說,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各種病蟲害進入越冬狀態時,樹上的果還未採,考慮到安全性問題,不能以常規藥劑清園。

待到3月份春季病蟲害發生初始,部分採收期延後的樹仍不能按病蟲害防治要求及時進行農藥噴施防控,再次錯過最佳防治期。

長此以往,病蟲害基數不斷累積,遲早會大面積爆發。

改善措施:

1、晚熟柑橘在清園時不推薦使用石硫合劑,使用不當極易造成落果,同時還應考慮藥劑的感溫性及農藥殘留問題,可用乙唑蟎腈+噻蟎酮或乙蟎唑+咪鮮胺。

2、預防為主、適時防控,注意與農業、物理、生物等多種防治方法相結合。

花果同樹

柑橘出現冬季落果、果品下降、病蟲、花果同樹問題的改善措施

4~5月成熟的晚熟相橘品種如倫晚臍橙,4月開花時,果實仍然掛在樹上,集花果於一樹,可謂花果同樹。

如果栽培管理技術跟不上,很容易出現花期樹勢衰弱、果實品質下降,大小年嚴重、春季果實返青等現象。

即便是沒有花果同樹,晚熟柑橘掛果時間長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樹勢的消耗也是極大的。

改善措施:

1、根據品種、樹勢情況等,保持一定的枝果比和葉果比,合理控產。

2、加強肥水管理,重視有機肥的施用與營養的平衡供給。促梢膨果期施足有機肥,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越冬前淋施有機液肥與磷鉀肥,以保證掛果期充足的營養,維持樹勢,提高樹體抗寒能力。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由農百通整理發佈,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一定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及諮詢當地有經驗的農技專家!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