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培養“乖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很多所謂的“熊孩子”,調皮搗蛋,讓人頭疼。很多人都會想:以後我的孩子一定要乖點,並且在以後的教育道路上,讓孩子朝著“乖"的方向發展。在孩子按著家長的意思把事情做好以後,父母總會摸著孩子的腦袋說”你真乖"。反之,如果孩子犯錯誤惹你生氣後,你就會說“你一點也不乖"。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乖不乖變成了我們的教育標杆?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選擇自己成長的權利,想要培養一個順從、聽話的孩子很容易,可是我們不禁捫心自問一句: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的孩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孩子這種品質對他未來適應社會真的那麼好嗎?乖孩子在小時候確實很容易管教,父母省心又省事,可是久而久之,這種“乖”會讓孩子的思維模式停下來,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老師教什麼就是什麼。可是,我們需要孩子的思考!

不要培養“乖孩子”

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有自己的創造力,孩子畫一幅畫,在樹幹上畫了一雙手,你會糾正他說大樹是沒有手的嗎?他把太陽畫塗成了藍色,你會批評他胡亂塗色嗎?如果孩子不聽你的話改正過來,你會說他不乖嗎?很多家長都會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一旦孩子有“不符合常理”的創作時,總會指責孩子不乖,可是孩子塗鴉,真的需要如此規矩嗎?孩子正是對顏色敏銳的時候,又天馬行空,家長大可不必以大人的思維看待孩子的作品並多加干涉。

不要培養“乖孩子”

我們都知道,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會哭鬧的孩子更容易受到關注,而太乖的孩子,往往因為太懂事而被忽視,得不到關注,慢慢的也會喪失很多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孩子也容易有心結。覺得自己受委屈,要麼壓抑太久,要麼爆發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不要培養“乖孩子”

一隻困在牢籠的小鳥,規規矩矩、老實本分的生活在籠子裡,當主人放它出牢籠可以自由飛翔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單獨生存,孩子也是一樣,在家長的安排下,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一旦失去了父母的庇佑就很難獨立。他們拿什麼去面對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社會是個大熔爐,也不再需要一成不變的思想,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很容易被社會淘汰,這時候你還覺得“乖”有用嗎?

父母不可能跟隨孩子一輩子,與其費盡心思培養孩子“乖巧”,還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上,讓孩子做個有思想、有主見的人。

你們家孩子是“乖”還是“熊孩子呢”?留言跟小編一起分享一下孩子的趣事吧。

不要培養“乖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