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大理資深玩家向諮詢者透露了一個有趣的信息,蒼山的一個佛教寺廟會教授外國人練武。這讓所有聽聞的人頓時對出很感興趣,那個寺廟就是無為寺。去無為寺要經過繞來繞去的盤山公路。當在青色的山路上行駛十幾分鍾後,一個開闊的停車場出現在眼前。停車場邊上就是傳說中的無為寺。無為寺歷史深厚,一種說法是唐時由南詔國國主所建,一種說法是明朝永樂年間建造。現在主流說法更傾向於建於南詔時期。還有人說它是當時的皇家寺院,大理段氏多位皇帝在這裡出家。

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時過境遷,無為寺這座曾經的“皇家寺院”並沒有恢宏的皇家氣派,反而顯得幽靜、低調。無為寺的廟字都是近寺廟門幾十年裡重建的,口有一汪清泉流出,只有一口銅鐘還發著和明朝時一樣的聲響。寺廟門口有一汪清泉,附近村民常來這裡接水,不知道它還是不是傳說中的救疫泉。山門的對面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杉樹,樹的底部有一個巨大的黑色樹洞,據說是村民放羊時燒火造成的。雖然燒得墨黑,老樹倒也安然地活著。

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樹的對面是廟門。廟門是早些年重修的,已經有了些滄桑的質感。兩位金剛、兩尊石獅守護著它。廟的範圍並不大,比起崇聖寺它堪稱“迷你”。不過這座寺廟更好地和蒼山融為一體,人們可以穿梭樹林,探索它的廟字。高高的藥師殿在花園的背後,清秀的照壁依偎著池塘,山徑石階裡有亭子在樹下躲藏,開闊的草坪是武僧練功的操場一遊覽寺廟幾乎就是遊覽蒼山。

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無為寺是幾十年前淨空法師到來後才逐漸重建起來的。這位淨空法師據說出自少林,有少林的武學底子。二十多年前一位以色列遊客被淨空法師的功夫吸引,掀開了“老外”拜師學武的序幕。此後近90個國家,3萬多人曾在這裡學武。每天清晨,陽光剛照亮無為寺,伴著古老的鐘聲,金髮碧眼的“學生”們頂著石頭就出門了。山路上留下了他們輕整的身影。休息後,他們又會在叢林的操場上練起拳腳,要起刀槍。

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從無為寺再往蒼山上行2千米有一片山崖,山崖上有石窟出現。那不是古代的遺蹟,而是無為寺新開闢的淨土——閣老崖石窟。閣老崖和幾千米外的無為寺幾乎是不能分割的一個整體。傳說無為寺創立的始祖先在崖上結廬修行,後得觀音點化在幾千米外建起寺廟,取名“無為”。

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閣老崖原是一塊青色的崖壁,若干勁松孤立於石縫中,崖頂之上總是雲霧繚繞,似有仙氣澤臨。山下陡坡之上有荒蠻的林間小道通往崖上。據說山崖下有許多房屋殘垣。崖壁上還有小徑可以繼續上行,通往更高處的山洞。現在若是在盤山上去,你看到的閣老崖已經變了樣。無為寺的淨空法師在雲南眾多高僧的見證下,於閣老崖下“升座”,從此這座崖壁正式成為無為寺重要的一部分。巨大的青色崖壁上佈滿了石窟造像。

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最大的一尊是十幾米高的如來坐像,坐像兩邊是兩尊站立的菩薩。再往外圍,崖壁上有幾十個小造像密密麻麻地矗立著。原先山林裡荒草叢生的小徑已經變成石欄圍住的青石階梯,這條寬闊的石階上有唐朝風格的亭臺和房屋,其中黑瓦覆頂的雙簷木亭飄飄欲仙般出現在崖上,人們經過必定要往下俯瞰。此時整個大理都在腳下,有時低低的雲還在身邊,猶如進入“天庭”。崖下還有同樣唐式的佛堂,很顯然這裡似乎恢復了無為寺唐朝時的盛況。

國內遊:去大理無為寺看僧人練武,閣老崖看青色的崖壁!

閣老崖也恢復了古時苦行靜修的風氣。那些在山崖之巔的木屋是修行者們的居所,當它們閉關時,山徑上的大門就關起來了,這時外人不可造訪。只有在春節、五一、十一這樣的大節慶之際,才會開放。那時翹首以盼的人們才能重拾往昔大理的佛家氣息,在重塑的古代風貌裡揣摩那些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