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美國科學教材,才覺得中國孩子特苦逼

很多小夥伴都說找不到浪花朵朵

只需3步,輕鬆置頂

浪花朵朵童書

↓↓↓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文丨亦君讀書

我常常對孩子旺盛的求知慾感到驚奇。

女兒7歲生日的時候,也不知道從哪聽來的,點名要一套科學實驗套裝。我在某寶左看右看,還是決定給買了一套顯微鏡。

顯微鏡裡有一小瓶幹蝦卵,一小瓶海鹽,說是可以孵出來。我給她讀完說明書,女兒很興奮地要求養小蝦。我堅決表示不信,這也不知道存放了多久的蝦卵,還是乾的,怎麼可能孵化?這不科學!

然而架不住女兒軟磨硬泡的,我只好跟她一起動手挑配海水。結果事實證明不懂科學的是我,幹蝦卵真的能孵出小蝦來!(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難道這個玩意隨便存放幾年只要沾水就能孵化?這個物種也太可怕了吧?)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對於孩子來說,枯燥而抽象地灌輸知識很容易被遺忘,記住知識的最佳方式永遠是動手試試。所以當我拿到《美國科學·地球科學》第三級的時候,我是真的被老美對待孩子的態度震撼了,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能動手學到的

就絕不靠死記硬背

比如說第一課,教地球的水的分佈?設想一下如果是你來教授這課,你會怎麼教?傳授海洋、湖泊、地下水的概念和百分比嗎?面對一群小學三年級的孩子,這麼說他們也許為了考試能記住,但必然不會迸發對科學濃厚的興趣。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美國科學》裡是這樣教的,找到一隻兩升的寶特瓶,再找到四隻小杯子。分別裝入一定容量的水,然後貼上標籤,代表地球上的水的比例。海洋裡的水有一隻2L瓶子那麼多,湖泊、小溪裡的淡水大概4滴,大氣裡的水是半滴。這樣操作完,孩子們立馬就明白了海水和淡水的比例有多麼懸殊了。太直觀,太形象了!做過這個實驗,我那一年級的女兒都能明白為什麼不能浪費水了,因為雖然地球上有許多許多的水,但能喝的就只有那麼一點點。

事實勝於雄辯,每一章都以一個小實驗開局,這麼學科學真是太好玩了!

教孩子閱讀科普文章

這是我在其他教材裡所從未見過的。在成人的眼裡,一篇科普文章,孩子讀得懂就讀,讀不懂那就過兩年再讀。我們從來沒想過,孩子之所以讀不明白,可能是因為對科普讀物的內在邏輯不明白。

我還記得小的時候有句順口溜“因為,所以,科學道理。”可為什麼有“因為”“所以”就有了科學道理呢?沒人會較真。

在《美國科學》裡,每一章都有專門的篇幅教導孩子怎麼閱讀科學。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什麼是原因?什麼又是結果?跟在“因為”後面的就是原因,而結果前面則常常有“由於”“結果”“所以”等連詞。有時候作者不會把什麼都告訴我們,需要我們自己做出“推論”。所謂“推論”就是對事物進行解釋。我們可以通過運用瞭解的事實、運用自己的經驗、通過觀察或已知做出猜測。

你能想象以上這段話是針對三年級小學生的科學閱讀啟蒙嗎?這不僅僅是教會孩子閱讀科學,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培養科學的思維。

突然覺得中國孩子太苦逼了,人美國孩子閱讀科學用教的,咱中國孩子閱讀科學靠“悟”的。

難怪雅思、GMAT考試考科普文閱讀考不過人家,美國孩子從小學起就開始玩科學了好嗎?

《美國科學》

vs

國內教材

《美國科學》翻過一遍,越翻我就越心驚,這個教材編得太好了,美國孩子都這麼教,我們的孩子憑啥在科學思維、科普知識上贏過他們呢?於是我就翻開孩子書包,拿出咱中國的科學教科書跟《美國科學》作對比,然後我就後悔了。

事先聲明,我拿的是魔都一年級科學教材。

美國科學有四套,分別是《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理科學》、《太空與技術》,每一套都有六個等級,分別對應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孩子。

中國的科學教材有兩本,一本叫做《科學與技術》,一本叫做《小學探究型課程》。

從名字無法瞭解二者的區別,打開一看,emmm,還是無法瞭解。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這是《科學與技術》的目錄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這是《小學探究型課程》目錄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這是《美國科學》目錄中的一頁

光對比一下目錄,我就要哭出來了。啥也不說,請看圖。

很明顯《美國科學》的學習內容是成體系的,有內在邏輯的。而我們的教材……

可以看出,經過幾年的教改,我們的科學課正在向著有趣、鼓勵動手的方向前進,也許走得還有些過頭,讓我想起女兒在幼兒園大班時搞的活動,比如撿葉子,摺紙扇,完全沒有區別嘛!

最關鍵的是,《美國科學》裡的動手實驗,它是為知識體系服務的。學水資源,那就具現給你看,海水和淡水到底差多少。而我們的實驗,則是為了動手而動手,不客氣的說一句,除了折騰家長,貌似也沒有沉澱下什麼科學知識。

比方說《科學與技術》裡有一課讓孩子去公園撿葉子,撿完自己照著畫,畫完再讓同學認認是啥葉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天麻麻黑了,公園裡一干家長鬼影曈曈地鑽出來摘葉子,家長們遇見了互相尷尬地打聲招呼,您也來給孩子摘葉子啊?那幾天公園裡植物禿頭的速度是平時的三倍。至於同學畫的是啥葉子,反正我是認不出來的。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雖然中國的孩子們還是很喜歡上科學課、探究課的,畢竟比起語數外,難得有個好玩的課可以動動手,但所獲得知識和思維比起家長各種“配合”,實在有點性價比太低。

不光教科學

還教考試技巧

更可氣的是,《美國科學》里居然還專門有一章講考試。等等,你們老美不是總說中國人喜歡搞應試教育嗎?結果你們教材裡專門搞了一章教娃怎麼考試是怎麼回事?仔細一看,兩個字“服氣”。

先教了孩子選擇題技巧的頭把交椅——排除法,你不會做可以先把錯的排除掉嘛。

也沒啥大不了的,咱中國孩子早就“悟”出來了。接著把每一章的知識點給整理出來了。

你們這是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總結能力!我一!點!也!不!羨!慕!

然後竟然還給出了相關閱讀書單!我還是不羨慕!我們孩子沒空看!有空圖書館裡也沒你推薦那幾本書!

其他

紙張質量什麼的,也沒啥好說的。紙張太好代表成本很貴,我不羨慕~

附錄裡還有術語表,可以很方便的查到學過的知識點。

然後有整整一頁用來羅列作者,沒錯,真的是羅列。其中作者有14位,大部分有博士頭銜,個別碩士混在裡面顯得非常可憐。顧問作者1位,科學內容顧問有4位,內容顧問有12位。

最搞不懂的是他們太空探索系統任務部長,還兼任教育部長,大學系主任什麼的一抓一大把,裡面居然還有宇航員,一堆國家公務員不務正業給小學生編教科書!什麼鬼,強烈要求扣他們工資!!!

反正讀完《美國科學》,我堅決不要矯情地說什麼十分有趣、通俗易懂之類的。

我就覺得中國孩子在科學素養這條路走得實在有點苦逼。當然初高中以後史、地、生、數、理、化各門學科出來以後咱還是有大把機會彎道超車的,但是論學習的過程實在是不那麼有樂趣。無怪乎中國的孩子考高分者多,拿諾獎的卻多是外國人。

不多說了,我決定囤一套《美國科學》,等孩子寒假暑假慢慢給她講起來,也許我自己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美國科學這套書,現在一年級全套原價182元,優惠價128元4本,分別是一年級《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理科學》、《太空與技術》,可以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哦!

想要知道更多優質童書的一手信息?

還得關注浪花朵朵童書(postwavekids)

[email protected]

看完美国科学教材,才觉得中国孩子特苦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