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單獨攻打柏林後,美軍最後得到了什麼?

德軍在阿登地區的反撲宣告失敗,這已經是德軍的垂死掙扎,此戰損失了德軍約十萬的兵力,還有一千多架飛機以及八百輛坦克,消耗巨大,此時正是盟軍趁虛而入直搗黃龍的好時機。

從一九四五年一月下旬到二月初,法國第一集團軍和美國第七集團軍開始全線直抵萊茵,艾森豪威爾下令,集團軍要清除在萊茵河西岸的德軍,為大軍渡河做準備。到三月下旬,從荷蘭到瑞士邊界,在萊茵河西岸德軍已經被肅清,由於阿登戰役極大打擊了德軍的信心,而且使他們在兵力和武器方面都和以前無法相提並論,所以盟軍的行動十分順利。先後在萊茵河攻佔多個渡口,渡過萊茵河,向德國的腹地開始挺進。

蘇軍單獨攻打柏林後,美軍最後得到了什麼?


美軍渡河後,從南北兩面將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和退守在此地的德國B集團給包圍起來,在即將形成包圍圈時,蒙哥馬利下令要向易北河推進,直抵由漢堡到馬格德堡一帶,連作戰方法也一併提出,只差出發。此時部隊卻接到消息,艾森豪威爾已經改變計劃,他贊同蒙哥馬利於魯爾工業區東部與布萊德雷會師,但之後,美國第九集團軍將不屬他指揮,而且,盟軍不攻打柏林了,而是去攻打德累斯頓以及萊比錫,和蘇聯會師。

蒙哥馬利表示,在攻下易北河前,不宜改變計劃,但艾森豪威爾卻心意已決,這讓英國大為惱火,因為英國一向希望由蒙哥馬利做副統帥,指揮盟軍地面部隊,但艾森豪威爾的計劃卻得到了美國馬歇爾等人的支持,這又是何故呢?

蘇軍單獨攻打柏林後,美軍最後得到了什麼?


首先,阿登戰役拖了盟軍六週的時間,在之後,雖然盟軍的挺進速度很快,但蘇軍更快,他們還有大約六十千米就打到柏林了,但蒙哥馬利的部隊離柏林還有近五百千米。想和蘇軍爭柏林已經來不及了。

第二,德國並不認可已經進入絕境,他們雖然在撤退,但仍然虎視眈眈,時刻準備瞅準機會捲土重來,盟軍一旦進攻柏林,必然會遭到頑強的抵抗,美軍並不願意承擔這樣的損失,更何況,雅爾塔會議上,三國早已劃分好了各自在德國的佔領範圍,而柏林則歸蘇聯佔有,所以就算美國打下柏林,也是要還給蘇聯的,雖然落個好名聲,但撈不著好處,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美國是不願意做的。

蘇軍單獨攻打柏林後,美軍最後得到了什麼?


第三,德國在德奧邊境修築了“民族堡壘”,裡面儲存有彈藥物資,甚至還有製造飛機的工廠,希特勒集結一大批他忠實的追隨者,準備戰鬥到底。美國的情報部門瞭解到這些情況,一直對堡壘持有忌憚態度,甚至在戰爭即將結束時,“民族堡壘”還影響著美國的戰鬥思想。

最後,其實在同盟國內部,一直存在著矛盾,英美與蘇聯之間只是在戰時短暫合作,但其實都各有算盤,眼看勝利在望,矛盾也就越來越明顯,但因為美國想讓蘇聯參加對日戰爭,所以暫時遷就蘇聯,不爭柏林。

因此,艾森豪威爾的政策是,不要柏林,但儘可能多的佔據德國的其他城市。這樣算下來,美國不會吃虧,也不會在戰爭結束前和蘇聯起衝突。

如果從歷史現實去看,由於美國沒有繼續進攻柏林,反而早早在法國接受了約德爾等德國將領的投降,獲得了大批德國的軟性資源。德軍的將領、科學家紛紛帶著頭腦甚至金銀細軟單獨投降美國,這為美國現代騰飛進一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反觀,如果美國當時繼續採取強攻,這一切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