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將近加速平臺洗牌 網貸行業併購潮或來?

根據要求,網貸平臺備案驗收後或將被分為合規、整改、兼併、清退四大類分類管理,其中合規和整改的機構將進一步被納入規範的範疇,兼併和清退則是以不同形式退出市場。目前,在推動網貸行業合規檢查的同時,網貸清退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2018年10月,杭州已有4家平臺發佈了應監管要求而退出的公告。11月,湖南省公佈了專項整治第一批取締類機構名單,共53家機構被取締。公告強調,根據清理整治進程,後續將不定期公告取締類網貸機構名單。近日,上海也有平臺應監管要求,發佈退出公告。

另據財經報道,某接近監管人士透露,監管有關掉90%平臺的思路,保留10%的頭部平臺。不過,據另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中國互金協會和北京市金融局並未收到相關指示,“至少沒有得到存量P2P要不斷減量的指示。”

機制建立,平臺退出成常態

設立退出的考慮。通過合規檢查,勸退不合規平臺,把風險降至可控範圍。有接近監管人士表示,這是因為監管考量到對於那些遵循監管原則、有真實資產、有道德底線的平臺,一方面應該給予經營者安全下車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為用戶利益製造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緩衝地帶。

今年8月,管理層提出了十項舉措應對網貸風險,也指出,要指導網貸機構通過兼併重組、資產變現、與金融機構合作等多種市場化手段緩釋流動性風險;已退出機構要依據破產法、公司法及有關監管要求制定清盤兌付方案,股東依法負連帶責任,有關部門監督執行,切實提高債務清償率;要規範網貸機構退出行為,建立報備制度,明確退出程序,規範資產處置和債務清償,確保出借人合法權利不受侵害。

退出機制在建立。為治理退出中出現的退而不清、還款難等問題,江西省、廣東省、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深圳市等11個省市陸續出臺了網貸機構退出指導政策。網貸平臺退出標準的建立,將彌補這些地區網貸平臺退出市場行為的監管空白,增強退出全過程透明度,實現網貸平臺有序、良性、規範地退出。退出指引機制的建立,對於保證行業的健康、保護投資者具有現實意義。

退出將成常態。隨著合規檢查工作的深入以及清退工作的逐步展開,未來會有許多的網貸平臺由於不合規無法完成備案,或經營有困難,這些機構將面臨有序“良性退出”,被市場出清。有專家分析認為,未來在監管層的引導下,合理清退和有序退出可能會成為行業常態。

雖然對於哪些網貸平臺應該被清退,各地政策中並沒有披露相關的標準,但業內普遍認同,未來問題多、已停業且一直未按照備案要求進行整改的平臺將成為首先被取締和清退的目標。目前,平臺合規性應是主要考量標準,應不會與規模掛鉤。從已經被約談的擬清退平臺來看,都屬於合規整改無望、運營停滯,或者存在一些違法違規行為的平臺。

平臺併購將加速

小平臺在新的一輪備案合規競爭中形勢不容樂觀。因為,在監管趨緊,合規成本高的大環境下小平臺有著不小的合規壓力。此外,小平臺實力薄弱,運營能力,客戶基礎、數據資源、科技實力均有限,盈利狀況也不容樂觀,綜合抗風險能力差也是客觀現實。而頭部平臺在規模優勢下的虹吸效應,也在逐步壓縮小平臺的生存空間。

部分網貸機構人士也指出,並不是所有體量小的平臺都一無是處,對於那些有潛力、也有能力的合規平臺應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各地退出指引均要求平臺要遵循市場化原則,採用吸收合併、併購重組、資產處置、合法追償併購重組方式化解風險、退出網貸行業。

平臺已有退出方式呈多樣化:有的直接延期兌付,有的提出了債轉股方案。有的提出打折回購方案。第三方資產處置也逐漸在走來。近日,銀保監會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高管開會,要求四大AMC主動作為,以協助化解P2P的爆雷風險,維護社會穩定。

備案臨近,網貸平臺併購重組將成最佳出路。大平臺通過併購整合可獲取更多的客戶資源、更多的業務場景,更多的業務終端,做大規模、提高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平臺在資產生產上的業務能力,在未來發展中取得先機優勢。小平臺,若通過備案的可能性比較小,合併重組無疑也是在生存下來的最好的方式。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有意併購平臺的機構而言,當下是個好時機,趕在備案時間窗口之前,可參照自律檢查報告的評價以較低的風險低價買入併購標的。備案塵埃落地後,合規的風險不復存在,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聯合主席賁聖林證實,近期,有地方金融局(辦)邀請部分地方互聯網金融平臺開會,擬讓大平臺和小平臺商量資產端收購。浙江平臺泰然金融的總裁吳素春也表示:對於合規的、優質的小平臺,頭部平臺對其進行併購整合,可降低行業風險,讓行業更穩健,這也是頭部平臺要承擔的行業責任。

併購是促進行業優勝劣汰的有效途徑,併購的出現說明網貸行業已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未來將有更多的平臺湧向併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