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八卦,魂系中華

八卦八卦,傳統文化,宗源易理,宇宙造化。

中國的文明由來已久,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武學博大精深,優秀的武學文化遺產等待習武之人去繼承、認識、開發、實踐,這是歷史賦予八卦掌人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這一代八卦掌同仁只有對歷史、現實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下大決心、花大力氣,真正把八卦掌理論和實踐、養生和技擊很好地結合起來,為中華民族的強種強國貢獻力量。

一. 尋根源,明拳史,找定位。

中華武術門類甚多,其中少林、武當兩大傳統流派影響最大,因此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在武當派裡,太極、形意、八卦是三大支柱,世稱武當上三門拳法。其他諸如九宮門、字門、玄門、太乙門等流派,都是這三大門派的別稱或分支。八卦掌一代宗師董海川早年進深山遇道士避燈俠學藝。數年後隨師到師叔避塵俠處,由師叔傳授器械。藝成下山至北京清宮王府,將所學武藝根據其特點定名為八卦掌,在世間傳授,開一派武學先河。八卦掌經先師董海川在武林人士中交流和推廣,名聲大振。先師董海川因武德高尚,神功蓋世,所以江湖上送美名“鎮八方紫面崑崙俠”,在八卦掌門內公認為祖師。一時間,京城學八卦掌之風盛行,眾多帶藝投師者紛紛拜入其門下。董海川祖師因深明易理,所以教學非常靈活。他拋棄一些固有模式,在總的原則下因人施教,收到了良好效果。從其習武之人,根據個人實踐和感悟,逐漸形成防身健體、祛病養生的運動體系和方法。經過近兩百年的演變,再八卦掌門內,已分出尹、程、梁、史、樊、張等分支。這些年來,各派練法雖有不同,叫法不一,但其風格特點大同小異,主要變現都是剛柔相濟、動靜結合,在擰旋走轉中求變化。他們在與對手交手中,利用前後進退本能,在左右動中用方法,在上下起伏中求奧妙,在旋轉變化中觸玄機,看似百花齊放,其實萬法歸一。管子曰:“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二. 思三拳,關係近,本同根。

憶當初,八卦掌祖師董海川在京“一掌定乾坤”,楊式太極拳宗師楊露禪“進京定門戶,他們與“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河北形意拳宗師郭雲深為何能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追根尋緣,三拳本事一體不二之術,拳理拳法相通,所以志同道合。根據史料記載,郭雲深弟子劉緯祥在1934年出版的《保定中學形意拳術講義》第一章有云:“……距今四十年,清光緒年間,餘與同盟兄弟太極拳家劉德寬,八卦拳家程庭華,形意拳家李存義、耿繼善等會於北京後門,共商合太極、八卦、形意三門為一家。自是時起,此三種拳術即不分畛域,削除界限,練此拳者,可以兼習他拳,並可互相授受……故每集會集數十人。”這些名家為何有如此見解和主張?就是因為這三門拳同屬道家拳。此外還有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形意名家孫祿堂、太極名家王培生等,他們都是三拳皆練,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為何上述現象層出不窮,細觀三拳攻防特點與易理的關係,便一目瞭然。形意拳中直藏圓,挑頂雲領斬截裹挎用心意走圓,斬截落空;八卦掌是用斜身法走圈,推託帶領搬攔截扣,打點制中渾圓之術,是走轉落空合擊之法;太極拳是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抱圓變化,用引進落空擊打之法。太極拳平圓藏針,八卦掌斜圓藏針,形意拳立圓藏針。淺者舉手投足,深者與道合一。拳仿道理,道統拳變,在實際應用中又何嘗不是這樣?1915年形意八卦大師韓慕俠用八卦摘撞掌打俄國大力士康泰爾,其中就有形意勁力、太極粘勁,暗中必帶旋轉,用的就是一圈一氣陰陽變化之術。我們列舉上述歷代名家做法和三拳格鬥風格特點,就是為了說明三拳共研的重要性,還望三思。“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三. 鼓實勁,學道理,增底蘊。

現在社會上把道家理論、醫家理論與練八卦掌三者結合起來的八卦掌同仁為數不多,絕大多數人在徘徊。問其原因,不外是沒能力,看不懂,很神秘,難結合。結果是沒興趣,難提高。這種只用身體練掌不用腦子練掌的做法和社會上練的太極操沒什麼兩樣,但可以肯定,練就比不練強。我們要提高八卦掌的鍛鍊水平,就必須用道家理論來武裝,早覺醒早進步。在道家理論和中國傳統醫學書籍中,有三本經典是必讀之物:《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這三本書不僅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世界影響也極大,同時與練八卦掌關係也十分密切。可以斷言,體悟三書者,必有大造化。習拳悟道,何為道?孔子在易傳《繫辭》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這裡說的神不是宗教的神,而是上古時代先民對宇宙自然認識的總稱。易有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一陰一陽,它們相互依存,相互鬥爭,相互轉化。這兩種對立的趨勢構成的一個存在,就是太極,就是“道”。“道”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手摸不到,眼看不到,不靠外力,沒有依託,循環運行,無始無終,所以“易無體”。“道”,說起來簡單,但細想起來很不簡單,正是中國先民首先發現了這個宇宙功能,所以在世界上最早創立了中國文明。陰陽這一宇宙功能,各地各界叫法不一,西方人叫上帝,伊斯蘭叫真主,佛教說是觀音、如來,平常百姓叫造化,都是說的它。它揭示了天地自然與人類社會潛在的神秘規律與運行法則,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理論根基。歷代成名武術家對“道”相當重視,拳經雲:“拳之大道重在陰陽。”我們練八卦掌離不開講陰陽,八卦掌在實際交手中,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有前即有後,前進後退,左顧右盼,左旋右旋都是如此。講陰陽就是堅持兩點論,形而上學是一點論,片面,靜止孤立地看問題,思維方式不對,練不好拳。在公園,睜眼一看一想便知。古人造字,“道”字上面有兩點,就是陰陽,點下一橫叫萬法歸一,橫下“自”,就是叫我們修煉時自己常想著點,不要偏離軌道,旁邊的走之,就是叫我們堅持這樣走下去,這就合道理了。這一過程叫習拳悟道。老子在《道德經》上講:“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這是講道的屬性、本質。“道虛而不見,用之不盡,不露鋒芒,沒有紛亂,神光內斂,純樸如塵。”細想我們練拳求整勁時主張“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體,力不出尖”,說的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孔子易傳《繫辭》有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有首歌訣便於八卦同仁記憶:“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震仰盂,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這其中有卦名、有卦象,講技擊勁法、講養生。更進一步就是講變化,通變致久。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八卦掌同仁要提高水平,就要熟記歌訣,尋師求解,實踐體悟。

四. 練八卦,讀《內經》,悟養生。

八卦掌前輩解佩啟曾說:“要想學懂八卦拳,就要讀《易經》、懂《易經》,要想懂養生,必須讀《內經》。”此話有理。《周易》是中國古代哲學,是中國文化的先祖。《易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幾乎遍及各個學術領域,其中影響最為顯著的莫過於中醫學。二者大體同源而生,同步發展,至《內經》問世,可以說是醫易會通的一次總結。“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學醫不知易,必謂醫學無難,知易不知醫,必謂易理深玄,渺茫難用。保健養生乃練八卦掌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八卦掌同仁在習武同時,應研習《內經》。《黃帝內經》的思維模式與《易經》相同,是《易經》思維模式在養生治病領域的運用。《內經》在生理、病理治療等方面,用陰陽思維對不同屬性現象進行分類或描述。《素問•寶命全形論》謂之:“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在生理方面:外為人之陽,內為陰。人身背為陽,腹為陰。臟腑中,髒為陰,“藏精氣而不瀉”,腑為陽“傳化物而不藏”。經絡中陰經屬髒,陽經屬腑。人身之至寶,不外乎於氣血。《內經》主張“天人合一”,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一點變化都影響到人的氣血與經絡運行。在一年中,隨季節變化,我們體外有“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干擾。在社會上,隨世事紛爭,我們情志上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哪方面稍有不注意,就會危害身體健康。如果我們練八卦掌時兼習《內經》,大致就會懂得調節,就會明白“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由於心中有數,我們進一步就會根據病的深淺,病性寒熱,正邪的盛衰階段,採取具體措施,養生保健。八卦掌同仁應知,八卦與人體對應:乾兌為肺,離為心,巽為膽,震為肝,艮為脾,坤為胃,坎為腎。認症施治,八綱辨證。八卦配八綱為:乾配陽,坤配陰,震配裡,巽配表,離配熱,坎配寒,艮配實,兌配虛。比如某練八卦掌人遇事心堵來找,此人肝火旺盛,怒氣沖天,吃不下東西,並伴有咳嗽氣喘現象。我們經對其綜合辨證分析,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或針灸,或按摩拔罐,以觀後效。在練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鍛鍊方式和鍛鍊順序,以求其早日康復。都說用藥如用兵,豈不知練掌養生也是如此。比如上述其人是先練劈掌解決木火刑金,還是先練撞掌安定心神,或是練穿掌使肝木條達等等。明顯的保健效果,愉悅的心情,必會使其興趣大增,同時也必然帶來八卦掌事業發展的正能量。

五. 重武德,研技擊,共進步。

練八卦掌養生,讓人減輕和擺脫病痛折磨,功德無量。在技擊方面,如果我們用得好,同樣令人聞風喪膽,就能在突遇不測時防身自衛,見義勇為,懲惡揚善,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公共利益。但如果被歹人掌握就會危害社會,有損自己的陰德。因此講技擊,首重武德,“有德可得,無德不得”。在這個問題上,前輩一再叮囑:“武藝從來不輕傳,千變萬化在其間,若傳狂徒無知漢,招災惹禍保命難。”八卦同仁,萬望深思。講武德,我們收徒就要講門規,看好底線,挑戰底線者絕對不傳。諸如:賣國求榮,對父母不忠不孝者,見財起意尋機作案者,欺男霸女為非作歹者,朝三暮四得寶忘師者,好狠鬥勇招搖過市、胡作非為者等等不一而足。教八卦、學八卦掌技擊者,要想做好事,先得做好人,我們要對社會負責。第二,八卦掌同仁在技擊方面,掌握要領和訣竅,進而形成本能反應,這是努力的方向。為何這樣認識?因為練拳講功夫,拳不敵法,法不敵功。《道德經》有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就是道家修煉學習的指南。這裡說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妄為。只有這樣,才能無為而“至”。為此,我們練八卦掌思想上要有側重點,重慢不重快,慢為找毛病,要慢練快用;要重內不重外,要合住勁,“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無法不容”。一定要少而精,不要大而全。如果你為表演,則另當別論。第三,講技擊就要講樁。“練拳不練樁,沒有子彈光有槍。”不管你手中是手槍、衝鋒槍還是迫擊炮,必須得有彈藥,這個藥就是樁。一是站樁,一是走樁。要不厭其煩地站,不厭其煩地轉,光站不轉,步法、身法不靈,光轉不站拳不穩。第四,講技擊,就要講訣竅,外行錘打錘,行家竅找竅。古人造字,穴字和巧字上下一放就唸竅。先要懂穴,才能出巧。練技擊時,有心無意,心無宅舍,有意無心,不動不靈,有心有意,其竅乃出。所以我們要讀《內經》,得竅得法,日久神氣意力就合一,這樣才能提得上穩、準、狠。《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八卦掌同仁只有能看得開,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只有能放得下,才能寵辱不驚,從容淡定;只有能拿得起,才能在風浪中敢於擔當。我們堅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八卦掌的明天定會有一番新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