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在911事件發生之後,有這麼一群人敏銳的抓住了這一節點,打造出了一部影片,榮獲了2002年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獎”。

這部影片就是由11個導演,分別所導演的11個11分鐘9秒1幀的短篇故事組成的《911事件簿》。這11個導演並沒有拘泥於直擊911事件的始末傳統影片的觀點。而以不同視角來解讀911事件後對不同人的影響

《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孩子

這部影片中伊朗導演和布基納法索的導演,不約而同的將視角放在了孩子身上。

本來可以無憂無慮長大的孩子,卻在充滿戰爭和貧窮的地方生活。

而阿富汗的孩子卻在討論著打仗,隔壁人掉進井裡,上帝這樣的大人的事情。

而對於老師告訴他們911的事件,孩子們回答是:“上帝毀掉了兩座塔。”

事件在孩子們看來非常遙遠,並不能切身感受。

因此他們站在煙囪下感受遭受911遭遇的美國民眾。

《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身處在布基納法索的孩子,則是在思考怎樣將本拉登的2500萬美元的懸賞金額用到,解決貧困、疾病的大問題中。

這些都不是孩子該考慮的問題,卻讓孩子承擔著,正如片中老師所說:“你們都是孩子,童真一點。”

但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大人卻在做著自己不該做的事,沒有承擔的生活在大人的世界,孩子沒有辦法的被迫思考這些超綱的問題。

《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歷史

埃及導演和英國導演,則從超現實主義和回憶記錄出發,將美國在歷史上發動的戰爭無辜受害的當地民眾人數做了一些盤點,而英國導演則更直接的給美國照了回鏡子。

正是英國導演的這個短片差點導致了影片無法在美國上映,不過也最終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最佳短片獎。

雖然911事件給美國當時造成了極大的傷痛,但是兩位導演所指出的事實也是他國的巨大傷痛。

《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愛情

法國導演和美國導演則將事件轉移到愛情上面。

聾啞女孩正慪氣在與男朋友的吵架中,而老人也沉靜在每天對亡妻的悼念中。

雖然樓倒塌了,但是卻讓男朋友懂得了珍惜聾啞女,一段愛情就此挽回;

陽光照進屋子,老人屋裡枯萎已久的花重新綻放,終年不見陽光的屋子,黑暗變成了白晝,老人的夢終究醒了。

雖然在這兩則故事中,電視畫面不斷的播放大樓倒塌的情形,但是並沒有一個人關注過。

看似驚天動地的事件,可在這些人心裡可能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直擊911

墨西哥導演則將視角直接放在了911的經過。

觀看時以為屏幕壞掉,沒有網絡的黑屏,時不時顯示幾下人從大樓掉落的影像,這樣的展現方式也是從沒有接觸過的。

印度導演採用的是關於911唯一的真實事件,兒子被認為是911襲擊分子,但是最後證實兒子是進入大樓的救人的英雄。

這樣巨大的轉變,也讓這位母親見識了人情冷暖,更讓我們知道了看事情不可以偏概全的定律。

《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不安定的因素

波斯尼亞和以色列的導演則將視角轉向從一戰開始,在到現在社會的恐怖襲擊。

波斯尼亞女人們紀念著巴爾幹戰爭,每天在廣場示威,但是在911事件之後示威又有了新的意義。

不管是促使一戰爆發的巴爾幹戰爭,還是汽車炸彈。事情發生之後人民流離失所,恐慌不斷,這也至人民於水火。

正是映射911之後,遭受滅頂之災的人們的現狀。

《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聖戰無勝戰

本來已經娶妻的小夥子,卻在發動戰爭之後,參與到戰爭中,回來之後只能像一條蛇一樣生活。

作為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日本導演這樣的做法不僅顯示了發動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之外。

另外也隱喻了廣島,長崎遭遇原子彈之後,被輻射之後的人們。

這種畸形的生活方式,展示戰爭的殘酷,且對無辜百姓的傷害是從根本上的。

《911事件簿》:從11個角度記錄911事件之後帶來的影響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藝術人看待的角度不同,最終展示出來的作品角度,方面也不一樣。

但是同一個主題,戰爭並不能解決任何事。

就像《三塊廣告牌》中的臺詞:“仇恨絕對幫不上你什麼忙,恨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或許以德報怨以善念感化才不會因果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