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看過電影《無問西東》的朋友一定對彩蛋印象深刻,當一個個本來在歷史書中響噹噹的人物依次出現時:

聞一多、鄧稼先、楊振寧、朱自清、華羅庚……

幾乎所有人都停下腳步,重新回到座位或原地站立,注目看完。

這7分鐘隔著時空,把重新審視的目光,拉向了歷史的縱深處——

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一所只存在了8年, 僅有3882名學生畢業,史上最窮的破爛大學。

可也是從這裡,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它的存在就像一顆流星:短暫,但熠熠生輝。

最近,央視推出了一部紀錄片,揭開了這所傳奇大學的神秘面紗——

《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生於國難之時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全面侵華,硝煙瀰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

“國家亡了可以復興,文化亡了就全亡了。”於是南京國民政府組織東部高校轉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乃遷至湖南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由於日軍沿長江一線持續轟炸、步步緊逼,師生們不得不再次搬遷,其中大約有200多位師生是從湖南步行到達昆明的,被譽為“文軍長征”。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這段艱苦卓絕的長途遷徙,在中國教育史上絕無僅有,後人將其稱為“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征”。這一場曠世的文人長征,不僅保存了中國文化的精英血脈,更開啟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壯麗探險”。

1938年4月,學校定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在最初成立時,除了人,幾乎什麼都沒有,過了一些時間,才有了臨時的住地,有的靠借,有的則靠租。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再之後,才有了充作教室、宿舍和辦公室的茅草頂房屋。而生活條件,也並不比逃難的生活好。

宿舍,是建在墳地裡的茅草屋,小,擠,亂,髒……

一間宿舍40個人,上下鋪,兩個床緊靠在一起,翻個身,旁邊的人都會被搖醒……

最可怕的是,臭蟲還特多,咬到人夜不能寢、渾身都癢。

最後連女生都習慣了,你咬你的,我睡我的,人與臭蟲和平共處……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食堂的飯,被戲稱“八寶飯”。

名字取得好聽,內容卻讓人難以下嚥:除了紅米、稗子、穀子、麩皮,還有石頭子、老鼠屎…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學生們的條件是這樣,教授們的環境也一樣艱苦。

聞一多遠赴昆明任職,一路上走了68天。

“打地鋪睡覺,走累了之後也一樣睡著,臭蟲、革蚤、蝨實在不少,但我不很怕”。

“至途中飲食起居,尤多此生從未嘗過之滋味,每日六時起床,時天未甚亮,草草盥洗,即進早餐,在不能下嚥之狀況下必須吞乾飯兩碗。”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為了省點柴禾,冬天裡聞一多帶著孩子去小溪裡洗冷水臉。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工資不夠用,就給人刻印章。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華羅庚從國外學成歸來後,住在昆明城外 20 公里的土樓裡,聽著牛擦癢癢的聲音和豬馬同圈打架的聲音,寫出了《堆壘素數論》。

立於炮火之中

據統計,戰爭期間,日軍戰機先後281次空襲雲南,最多的一天,出動27架飛機轟炸昆明。

西南聯大教授,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一家,習慣了每天要跑警報。有時候他會帶上一本書,在躲在防空洞裡看...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1940年10月13日,西南聯大遭遇了最嚴重的一次空襲,整個師範學院被夷為平地。而費孝通的家被炸燬。

好好的一個院子,成了一片廢墟。

前後房子都倒了,滿院頹垣斷壁,破爛的書報、玻璃…埋在一寸厚的灰塵下。費太太哭了,費孝通卻笑了,因為他在廢墟里,找到了正在翻譯的《人文類型》手稿。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他顧不上撣去上面的灰塵,緊緊攬進懷裡…

在電影《無問西東》中,我們看到師生在風雨飄搖的茅草屋中靜坐聽雨,看到鮮活靈動的學子和天真爛漫的當地孩子一同穿梭在雲南的林間小路,看到學生們躲在防空洞的土坑裡,頭頂戴著用來掩護自己的草帽還在認真聆聽教授講課……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這些細碎卻真摯的場景很難不打動人。

很多人認同沈從文的觀點,稱西南聯大的輝煌和地位,本質上要歸結於其所處的特殊年代以及自由的學術風氣。

但這個概念對於今天處於和平年代並且不以學術為生的人來說,太難以捉摸了。

而《無問西東》中直觀呈現的“

任泰山崩於眼前也能行你所行的從容、沉著和專注”,才是真正能讓今天的年輕人崇敬的西南聯大精神。

在這樣的環境下,吳大猷寫成了《多分子的結構及其振動光譜》、陳寅恪寫出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馮友蘭寫好了《貞元六書》、王力出版了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之作《中國現代語法》、吳宓用英文寫就了《世界文學史大綱》、費孝通試圖構建社會學版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還有馮景蘭的《川康滇銅礦紀要》、周培源的《湍流論》…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西南聯大》:那是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絢爛明媚的八年

在烽火硝煙下,在槍林彈雨中,在生活的貧寒中,這群讀書人還能堅持學術創作,憑著一身風骨,守護國家文脈,不得不讓人熱淚盈眶。

從1938年5月4日開課,到1946年7月31日結束。

西南聯大,始終堅持著。

那是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肆意燃燒、絢爛明媚的八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