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區大氣治理紛紛亮“妙招”,今年天好不靠“老天幫”

又一輪空氣重汙染襲擾京城。昨天,今年入冬以來首個重汙染黃色預警啟動,各區全力落實各項應急減排措施,全力削減汙染峰值濃度、縮短汙染影響時間。

然而,大氣治理更需把功夫下在平時,久久為功。今年公佈的《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聚焦柴油貨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重點防治領域,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取得藍天保衛戰的勝利。

記者近期走訪朝陽、懷柔、通州、房山等地,發現各區著眼大氣治理持久戰,摸索出了許多“妙招”,不但實現了本區空氣質量的好轉,也推動了全市空氣質量的整體改善。今年北京PM2.5月均濃度多次達到“國標”便是最好的說明。

人們常說:留住藍天要靠“人努力天幫忙”。在老天不幫忙的情況下,就需要人更加努力。

嚴查!不放過一輛超標車

北京各區大氣治理紛紛亮“妙招”,今年天好不靠“老天幫”

“您好,我們是房山區環保局的執法人員,現在對您的車輛尾氣排放情況進行檢查。請您配合,掛空擋,拉手剎,然後下車。”日前,記者來到107國道房山琉璃河進京檢查站採訪,發現執法隊員們正在對進京的柴油貨車進行檢查,兩個小時查處了8輛超標排放貨車。

107國道琉璃河檢查站是北京西南方向重要的進京門戶,平日裡每天有200多輛柴油貨車從這裡開進北京,為加強對進京貨車的排放監管,房山區環保局在這裡設立了全天候執法點。房山區環保局生態環境執法支隊六大隊大隊長呂士飛告訴記者,他們在琉璃河檢查站一共設立了4班執法隊員,每班需要連續執勤24小時,“即使後半夜,我們也有執法隊員在室外進京通道守著,不放過任何一輛超標車。”

記者瞭解到,本市環保部門已經進駐38個主要進京口和綜合檢查站,尤其對遠郊各區18個重點進京口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執法監管。

外地超標車不能進北京,本地的超標車也同樣有人盯。雙十一不僅營造了網購的熱潮,也會帶來物流高峰,每年這個時候物流車輛都會頻繁穿梭市內。今年通州環保部門提早下手,對轄區內的物流企業開展專項入戶檢查,加強重型柴油車尾氣排放監管。

日前,在通州區張家灣鎮一處物流園區,記者看到環保執法人員正在對停車場內的重型柴油車尾氣排放情況進行檢查。他們通過專門設備對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進行分析,檢查數據及結果通過APP實時上傳到全市各監管平臺。細心的執法隊員還調取了重型柴油車保養臺賬,督促企業及時保養車輛,保證車況,嚴防尾氣超標排放,“不能讓一輛排放超標的貨車開出停車場。”執法隊員說。

控塵!霧炮車上街造“彩虹”

北京各區大氣治理紛紛亮“妙招”,今年天好不靠“老天幫”

作為北京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抓手,懷柔科學城的建設不斷提速,一批大科學裝置項目陸續開工。日前記者探訪了位於懷柔科學城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建設工地,該裝置建成後將是世界上首個集低溫、超高壓、強磁場和超快光場等綜合極端條件為一體的裝置,技術指標達到世界一流。眼下,該裝置的建築主體已經完工,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進行內部結構施工,不時有運輸車輛進出工地。記者注意到,每一輛貨車進出工地大門都要駛過一個類似“地磅”的裝置,停留一分鐘左右,此時車輛兩側的擋板噴出數道水柱,對貨車車輪、擋泥板等容易積土的部位進行衝淋。一分鐘過後,這輛貨車宛如新車一般。“建設科學城,我們的環保標準和施工標準一樣高。”工地建設單位負責人表示。

記者瞭解到,今年懷柔對11家符合條件的施工工地委託區環衛中心進行機械清掃保潔,每天都要進行兩遍洗地作業,作業面積達到16.8萬平方米,極大地降低了施工揚塵汙染。此外懷柔還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購置了16臺大型機械化設備,城區內實現了“一掃三洗三衝”。

在通州,嚴格的道路噴淋降塵措施也在實施。記者日前赴通州採訪,遇到一輛霧炮車行駛在新華大街上,巨大的炮口呈45度角向上噴出水霧,在陽光映襯下,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不少市民拿出手機拍照,“現在噴淋多了,空氣溼潤了,灰塵也少了,街上乾乾淨淨,大家都願意多出來走動走動。”家住附近的李大爺對記者說。

據瞭解,今年通州將機械作業道路增加到了151條,將原有每日兩次降塵增加到6至8次,迄今共計出動洗地車、洗掃車、噴霧降塵車等各類作業車輛7.2萬車次。

細管!建網格化監控平臺

北京各區大氣治理紛紛亮“妙招”,今年天好不靠“老天幫”

懷柔區北房鎮位於懷柔科學城以南,屬於城鄉結合部。過去這裡聚集了不少散亂汙企業,在進行強有力的整治後,當地政府搭建了一整套網格化監控指揮平臺,以科技手段精細化開展大氣治理監管,有效防止了散亂汙企業的反彈。

記者在位於北房鎮政府的監控指揮中心看到,18塊視頻監控屏幕全部開啟,畫面從高空俯視鎖定鎮域的每一個方向,視野非常清晰;隨著工作人員的操作,畫面不斷向地面貼近,汽車牌照上的數字都清晰可見。“我們有27個高清攝像頭,安裝在高度40至50米的移動信號塔上,可360度旋轉,對秸稈焚燒、違法排汙等進行全方位監控。每個攝像頭拍攝的畫面,監控系統都可以實時調用並顯示在監控屏幕上。”北房鎮政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透露,這套系統還協助“破”了一個環保案子。之前在一次散亂汙治理行動中,工作人員通過監控發現小辛莊村北有一家噴漆廠又悄悄復工了,“廠子從外面觀察靜悄悄的,但用高空攝像頭拉近畫面發現,封條被撕掉了,於是我們就用監控死盯,結果發現廠房裡冒出了煙,執法人員立即上門查處。”工作人員介紹,為了防止其再次復工,目前鎮政府一直對這家企業進行著全方位監控。

據介紹,懷柔區北房鎮共構建了75個網格,60名鎮級環保員和33名村級環保員日夜巡視。房山區更是把原先的一個環境監察隊分割成了1個直屬隊和9個監察大隊,派駐到9個鄉鎮街道,每個大隊配備2至3名監察執法人員及20至30名環境巡查員,把環境治理監管一竿子插到了最底層。

巧改!“紅土地”成了風景

北京各區大氣治理紛紛亮“妙招”,今年天好不靠“老天幫”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區在汙染治理中用上了“巧勁兒”,實現了精緻化管理。在東四環邊朝陽公園東5門附近有一片樹林,林下的“紅土地”非常漂亮,最近引來不少市民拍照。

事實上,這片“紅土地”可不單單是為了美觀。公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片“紅土地”實際上是用來治理地表揚塵問題的,紅色的是有機覆蓋物,都是修剪下來的樹枝或樹杈,經過細分、染色等處理,鋪在林地上,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據介紹,過去這片林地經常會有晨練的市民或者遊客踏入;鋪上草坪的話很容易被踩壞,而裸露的沙土地又讓人下不去腳,也會產生揚塵問題。通過摸索,公園管理方將其做成“紅土地”,既美觀,又解決了揚塵問題,還營造出了一道別致的風景,拓展了市民的休閒空間。

記者瞭解到,目前朝陽公園已經鋪設了近兩萬平方米的林下“紅土地”,今年預計完成鋪設4萬平方米。朝陽區環保局副局長李澤林介紹,今年朝陽區通過精緻化管控揚塵,已經對全區8.8萬平方米綠化裸地利用有機覆蓋物進行了覆蓋。

過去我們說大氣治理主要是針對車輛、企業等汙染物的直接產生者,而如今,“巧管”的另一大理念就是加入了對“人”的管理,讓環保治理的壓力不斷由省市向縣區,乃至鄉鎮街道傳遞,動員更多基層幹部行動起來,重視各自的“一畝三分地”。隨著國家級、市級環保督查的開展,一些區也已經展開環保督查、督導,如通州構建了區級常態化環保督查機制,截至9月底已檢查點位352個,通知屬地政府或相關部門立行立改131件,以督查通知形式要求整改83件。此外,通州還建立了大氣汙染防治督查問題月度排名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