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臘月記憶(三)鬧社火,鑼鼓敲響,歡慶豐收,喜氣洋洋

鬧社火又稱耍灶火,在我們的家鄉叫跳社火,是中國北方地區的傳統民俗,每年過年過節舉行,穿街過村進行表演,成為人們慶賀一年豐收的盛會。社日這天晚上,社頭將平日準備好的節目編成順序,演員裝扮成各種角色,分乘各種交通工具穿街過村,讓群眾觀看。社火的規模大小,一般顯示該村社的興旺程度。鬧社火的風俗活動早些年還是比較隆重的,現在摻雜了很多商業化的東西好太多的現代氣息,感覺變了味道。

農村臘月記憶(三)鬧社火,鑼鼓敲響,歡慶豐收,喜氣洋洋


小時候一進了臘月門,村子裡到處都是鑼鼓敲響的聲音,除此之外,還有村子裡的大喇叭也開始活躍起來,喇叭裡各種的通知絡繹不絕。這就意味著,人們都開始準備社火節目了,以前的社火節目生動有趣,有很多的河湟小調,以及民間的保留曲目,給大家講關於孝道仁義的故事,這幾年社火的味道越來越難淡,倒是變成了一個農村大舞臺,都是在跳現代舞,唱現代歌曲的,看的人也越來越少。

農村臘月記憶(三)鬧社火,鑼鼓敲響,歡慶豐收,喜氣洋洋


青海河湟谷地的社火,演出規模大,時間長,幾乎村村都有社火隊,是在高原上流傳了千百年的一枝奇葩。臘月排練好了,從正月初八開始,社火就鬧開了。社火的名目很多,什麼耍龍、獅子、花鼓、太平鼓、八大光棍、拉花姐、高蹺、羅漢、秧歌、高臺。打外場的報兒、官老爺、大啞巴、賣膏藥、胖婆娘、傻公子等。每一位"身子"都盡情表演,城鄉籠罩在歡樂之中。“身子”即是社火中角色。

農村臘月記憶(三)鬧社火,鑼鼓敲響,歡慶豐收,喜氣洋洋


這裡面最有特色的是高臺,就是做一個架子,把裝扮好的小孩子綁在架子上,從外面看小孩子是站著的,實際上小孩兒坐在上邊固定著的,而每一組都有一個故事,八仙過海,西遊記等。

農村臘月記憶(三)鬧社火,鑼鼓敲響,歡慶豐收,喜氣洋洋


當然,也少不了青海的民族特色――藏舞。

農村臘月記憶(三)鬧社火,鑼鼓敲響,歡慶豐收,喜氣洋洋


青海的社火有很多的種類曲目,但是總感覺言有盡而意無窮,寫不出那種感覺。語言是蒼白無力的,記憶卻是深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