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沃森被剝奪一切榮譽頭銜,聲稱“智商取決於種族”


“DNA之父”沃森被剝奪一切榮譽頭銜,聲稱“智商取決於種族”

2015年,在俄羅斯科學院演講時的詹姆斯·沃森(圖片來源:IVAN SEKRETAREV/AP)


現年90歲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又遇到了麻煩。

這位在25歲時就與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偉大科學家,卻在晚年時因涉種族言論屢屢受到抨擊。近日,沃森所在的冷泉港實驗室發表聲明,決定收回沃森的所有榮譽頭銜。

這份由冷泉港實驗室董事會主席瑪麗琳·西蒙斯(Marilyn Simons)和首席執行官布魯斯·斯提爾曼(Bruce Stillman)共同署名的聲明寫道,冷泉港實驗室明確反對沃森在最新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沃森》中發表的關於種族與基因的言論。這些毫無科學依據、不計後果的言論應當受到譴責,並且不代表冷泉港實驗室、實驗室董事會、教員、學生的觀點。為此,冷泉港實驗室決定剝奪沃森的所有榮譽頭銜,包括名譽主任、名譽Oliver R. Grace教授和名譽理事。

這已經不是沃森第一次因為種族言論而遭受猛烈批評了。2007年,沃森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採訪時表示,他“對非洲的前景感到悲觀”,因為“對非洲國家的社會政策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即黑人與白人智力相當,但事實並非如此。”他還表示,儘管人們希望所有人都擁有平等的智商,但“與黑人僱員接觸的人都會發現,事實不是這樣。”

此番言論一經發表,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冷泉港實驗室立即解除了沃森的主任職位。但在同年的自傳中,沃森不僅沒有收回他關於種族的觀點,還將矛頭直指女性,認為女性在科學上表現不及男性,是先天能力的差異所致。

沃森不恰當的種族、性別歧視觀點讓他在公眾中的形象一落千丈。面對口誅筆伐,沃森曾多次公開道歉,承認自己言行不當。不過,在這部今年剛剛上映的紀錄片中,沃森卻直言,他對此前的涉種族觀點“一點都沒有改變”。

沃森在紀錄片中說道:“我希望我的觀點改變了,或許有新的研究認為後天培育要遠比先天重要。但我沒有看到這樣的研究。我看到的是黑人與白人IQ測試平均水平的差異。我認為這樣的差異就來自基因。”

但沃森的言論顯然缺乏科學依據。尚且不論他的IQ測試結論是否成立,用IQ值代表智力水平以及與智商相關的基因,也是很不專業、不負責任的做法。西蒙斯和斯提爾曼在聲明中寫道:“沃森在紀錄片中的言論與我們的使命、價值觀完全相悖,因此我們決定終止他在冷泉港的剩餘頭銜。”

對於此次事件,沃森的家人向《紐約時報》表示,由於在去年10月的一起車禍中受傷,正在接受治療的沃森目前尚無法給予回覆。需要指出的是,該紀錄片中的採訪是在去年夏天完成的。

1953年,年僅25歲的沃森就與克里克取得了那個跨時代的發現。此後,沃森先後在哈佛大學、冷泉港實驗室任職。他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重要推動者。然而,與其在學術上的傑出成就相對應的,是沃森多次發表的不當言論。除了種族、性別歧視,他還對同性戀、肥胖者發表過歧視言論,並認為“愚蠢是一種病”。此外,對於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這位在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女性科學家,沃森也發表過及其不尊重的言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