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重讀卡勒德·胡塞尼《追風箏的人》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的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不僅因為懦弱置哈桑於危險而不顧,還為奪回父親的愛背叛哈桑甚至逼走他。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不久後阿米爾因戰爭跟隨父親逃往美國,剩下哈桑留在故土。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他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為哈桑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哈桑竟然是自己的親弟弟,兒時的噩夢再次重演。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面對同樣強大的壞人,阿米爾終於拾起勇氣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並帶他回到自己家裡。

我一直記得金色陽光下哈桑兔唇的總是微笑的臉,一生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而善良的人,總是不怎麼幸運的。

或者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的,黑暗的人,被人們解讀,所有的人都向著他們運動;而光明的人,解讀人們,他們向著所有的人運動。光明的人,被賦予領悟的天性,去幫助人們。黑暗的人,被賦予神秘的天性,去折磨人們。

因著這樣的原因,世界還是平衡著,不至於崩壞。我有時候會這樣自我安慰般地認為。

因為有像哈桑這樣的人存在著,讓我一度堅持相信人性,相信愛,相信救贖,相信一切可以美好的東西。

“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裡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兒,袖手旁觀。他明知道我背叛了他,然而他還是再次救了我,也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愛任何人,我只想告訴他們,我就是草叢裡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我始終還是恨不起阿米爾。 也許是因為他一直活在自己的痛苦中無法自拔,縱然他懦弱自私,然而沒有良知沒有美德的人是不會因內疚痛苦的。

他說,“時至今日,我發現自己很難直視像哈桑這樣的人,這種說出每個字都當真的人。”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我只是很悲哀,從他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忘了誰說的,對人性深處的揭示導致的是一場災難,逾越了這個世界美的界限。

在某種程度上說,人是個危險的生物。特別是我們的時代,出現了很多“思想分裂的人”。

如別爾嘉耶夫所說,他們內在的區分事物的準則消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中也揭示了不同尋常的人之個性的分裂,人在自己無窮的慾望中,在無力的選擇和犧牲中耗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如果救贖真的只是一個煉獄過程也未必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人性永遠存在黑暗的一面,它是二律背反的。在人身上,沒有平靜。即便在美中,也存在著黑暗、邪惡的元素。

最後的晚餐前,耶穌對彼得說:“今夜的雞鳴兩次前,你會三次不認得我。”

彼得回答:“即便我會同你一起死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

於是在耶穌被捕受刑時,彼得三次背叛了他。

李敬澤說,“人在卑下的處境中承擔著精神的重量:他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麼、知道那是什麼,但他無法說出來。”

我想起動漫《空之境界》裡的一些話:

所以我們不是揹負起罪惡再去選擇相應的道路,而是應該在選擇好的道路上揹負起相應的罪惡。一時的勇氣和一直保持下去的勇氣是不同的,在善惡之間搖擺不定,心靈就會麻木空白,長久下去身體就可能成為一個容器讓雜念有機可趁,或者會崩壞靈魂。心靈的空洞需要東西填補,並非靠記憶,只能累積現今形成一個全新的自我。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或許,只要你願意,哪裡都會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