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自媒體開始入局餐飲,

拉動線上流量的變現,

對餐飲人有何影響?

互聯網餐飲興起,美食、生活方式自媒體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大批創作者湧現,李子柒、辦公室小野等自媒體以或獵奇搞怪或唯美個性的方式不少迎合了受眾群體的喜愛。

而近幾年,不斷有自媒體聚焦線下,開始進軍餐飲,自帶流量且會玩的他們,給了不少傳統老餐飲人壓力。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自媒體紛紛入局餐飲,能給餐飲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自媒體開啟餐飲變現之路

◆ ◆ ◆ ◆

過去兩年,不少依靠內容創業的新媒體品牌,紛紛選擇憑藉龐大粉絲群體和強大的品牌、IP效應,將線下實體店辦得風生水起,從線上走向更廣闊的線下。

日食記開線下實體店

日食記線下實體店門店【日食記生活館】於上海開業,以綜合體驗店的方式呈現,面積達到380平米。

實體店鋪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水吧(精品咖啡)、輕餐飲(面檔)和零售、社群活動板塊。所有板塊均與日食記IP內容相關,用於線下引流,打通線上線下銷售。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線上欄目《深夜一碗麵》延伸產品

李子柒聯合故宮食品打造品牌

今年8月,美食短視頻紅人李子柒,在微博上發佈了九張長圖文,正式將自己打造的品牌“李子柒”推至大眾面前。

“李子柒”與“朕的心意 | 故宮食品”達成合作,其產品諸如“蘇造醬”“長白山參蜜”等,也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打造,整體調性聚集匠心。天貓店上線6天之後,這個僅有五款產品的店鋪銷售量破15萬、銷售額破千萬。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用戶評價也十分活躍

同道大叔開設同道咖啡

微博粉絲千萬級、公眾號粉絲百萬級的同道大叔,以發佈星座吐槽起家,早在2016年也開設了同道咖啡,IP、餐飲、零售融為一體,定製各種萌萌的星座美食。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從產品和IP上滿足顧客拍拍拍的需求

胡辛束售賣情緒茶飲

被稱為“少女心第一自媒體”的胡辛束也創建了自己的線下品牌“杯歡製茶”。據悉,杯歡製茶門店設有“故事販賣機”,顧客在等茶的時候,可以從機子裡領走一個陌生人的故事。

在產品方面,杯歡製茶也打造了“情緒茶飲”的概念。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解憂雜貨鋪”的形式賦予品牌情懷

網紅店,風格新奇有趣,自帶眾多粉絲,這些自媒體人入局餐飲,不只是新媒體人以新鮮的營銷方式與餐飲結合,還從側面反應出整個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更具趣味性。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他們是如入侵餐飲圈的?

◆ ◆ ◆ ◆

這些自媒體人首先具有粉絲經濟,聚集了一批對品牌理念感興趣的人群,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自然也更傾向於為自己喜歡的品牌價值的產品支付溢價。

那麼,這些自媒體帶著流量從線上內容IP走到線下,都在玩什麼?

01

自帶會玩的年輕群體

隨著消費人群趨向於年輕化,80後、90後成為消費者市場的主力軍。

年輕消費者更注重好玩、個性有趣、參與互動性高,他們喜歡嘗試新鮮、個性化的產品。

而這些自媒體起家的熱門IP,本身就自帶個性化因素,入局餐飲後無論是從產品到門店形象裝修都非常有特色,懂得如何去吸引年輕粉絲和消費者。

02

高顏值滿足拍拍拍的需求

仔細觀察這些自媒體品牌的餐飲門店還會發現,無論是從菜品設置還是產品包裝、環境裝修上,都在往高顏值靠攏,讓消費者覺得“值得發朋友圈”。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日日煮重慶店以粉色裝修、萌寵熊吸引顧客拍照

03

構建場景,營造美食生活態度

自媒體人們入局餐飲,在店鋪空間呈現上更為注重體驗感,以構建場景為主,營造美好的生活氛圍。

比如日食記的線下活動空間,定期舉辦體驗課、主題展覽、跨界合作等,同時還有電影放映區,日常播放日食記的各類視頻,更加彰顯的品質生活態度。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全方位滲透品質生活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傳統餐飲人如何競爭?

◆ ◆ ◆ ◆

01

借鑑實體店+媒體+社群模式

從社交平臺崛起的自媒體餐飲創業者可以說是有自家的媒體傳播渠道也自帶社群,這也是現在的一些傳統老餐飲品牌所缺少的。

在自媒體的黃金時代,大多餐飲的推廣渠道除了傳統的宣傳單、報紙、戶外廣告、電視、電臺等, 新媒體渠道:公眾號、朋友圈、餐飲垂直類app、微博、小視頻、資訊類移動app等也在衍生。

相比傳統的渠道成本高,收效不佳,處於剛起步階段的小品牌無法支付大筆傳統渠道的推廣資金時,新興的新媒體投放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在社群建立上,除了利用好社交平臺,還可以組建粉絲集體互動。比如西貝建立親子體驗營,以手工課的方式教學顧客做莜麵,就是社交互動方式的一種。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西貝親子體驗營手工課堂

構建實體店+媒體+社群的形式,也能更加全方位覆蓋顧客的需求。

02

品牌故事化與人格化

一些美食達人,在玩轉自媒體的過程中,也會從KOL上升到IP。而在IP打造中,將IP人格化和故事化是常用的一種方式,日食記就是如此。

《日食記》系列視頻的主人公除了創始人,還有另一位主人公是一隻貓,名叫酥餅。創始人通過分享酥餅的故事奠定了《日食記》IP故事化的基礎,也吸引來了大批的粉絲。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酥餅開賬號與粉絲互動,完成人格化塑造

和日食記在5分鐘的短視頻主題故事裡講解食物的製作流程一樣,餐飲品牌懂得利用故事化與人格化的方式將自己傳遞給消費者同樣重要。

03

餐飲企業能否打造個人IP?

這些自媒體走紅的方式,大多是從個人的宣傳上聚集一批粉絲基礎,再進行流量變現,打造品牌。粉絲對於品牌的信任,也是基於其IP長期培養起來的信賴值。

個人IP為品牌做背書的情況不少,目前許多企業家都不僅成為一個企業的IP,甚至成為行業IP。比如馬雲、劉強東成為電商人物代表,馬化騰,李彥宏受互聯網人士關注……


自媒體人紛紛開餐廳,傳統餐飲要存活都難了!


陳歐為自己代言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

餐飲企業大佬在營銷產品的同時,可以用自己的商業理念和人格魅力將自己變成企業的“網紅”。領導是公司的核心,也影響著整個企業團隊的氛圍,對外代表的形象。

• 結語 •

時至今日,本身是內容IP的自媒體再來做餐飲品牌已經不罕見,但有些品牌往往做好一兩家店可以,卻做不了規模。歸其原因還是空有過多的內容,卻沒有產品支撐,顧客不會長久買單。

老餐飲人面對新來者的競爭,可以借鑑其方式培養自己的粉絲,但光講故事不行,還是要回歸產品本身的專業度。所有的內容與個性,落地到一家餐廳的時候,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

但在現今社會,打造一個網紅的成本要比品牌營銷的成本低得多,去迎合消費者的喜愛和流行趨勢只是其中一種方式,而成本更高的事,值得更多的付出和回報,需要耐下心來沉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