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拒對德企開放 中方:類似論調純屬炒冷飯

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微信公眾號消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11日稱,中德貿易合作、企業相互投資和技術轉讓是市場主體自願交易的結果,本質上是一種互惠互利關係。希望有關機構積極客觀看待中德經貿投資合作,不要誤導和損害雙方合作業已形成的良好氛圍。

报告称中国拒对德企开放 中方:类似论调纯属炒冷饭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

在1月1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報道,10日,德國工業聯合會(BDI)發佈報告稱,德國企業需要中國市場,但中國一直拒絕開放市場,呼籲歐盟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敦促企業減少對中國市場依賴,並稱中國壓價傾銷和對技術轉移的不公平做法越來越讓外界擔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陸慷稱,坦率地講,類似論調純屬炒冷飯。不過每次回答這類問題都給了我們展現中國改革開放最新成就的機會。

陸慷表示,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想先引用幾個最新的數字。我曾在這裡介紹過,世界銀行前不久發佈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較2017年大幅上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具體到德國,據中方不完全統計,2018年1至11月,德國企業對華投資額較2017年同比增幅達86%。

比如德國巴斯夫正積極推進廣東湛江建設精細化工一體化基地,這是中國重化工行業外商獨資企業第一例,總投資額預計將達到100億美元。如果你還記得,我昨天也剛剛介紹了美國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建設的情況。

陸慷指出,資本是用腳來投票的,如果真像有些報告所稱的那樣,中國市場不夠開放、充滿壁壘和挑戰,怎麼可能吸引那麼多外國企業、包括德國企業,踴躍來華投資?

陸慷強調,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在市場開放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中國將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放寬外資准入限制。中德貿易合作、企業相互投資和技術轉讓是市場主體自願交易的結果,本質上是一種互惠互利關係。希望有關機構積極客觀看待中德經貿投資合作,不要誤導和損害雙方合作業已形成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