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的侷限性

我們所討論的關鍵是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例如,加密貨幣挖掘需要消耗電能的專用設備。在撰寫本文時的某些估計中,如果是一個國家的話,比特幣網絡的能源消耗佔全球的41%。這意味著比特幣區塊鏈消耗的能源比瑞士和捷克共和國還多。

區塊鏈技術的侷限性

大部分能源消耗與採礦有關。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證來自與塊結構相關的限制相結合的加密原語。這就是工作證明。根據網絡的協商共識框架,與工作證明有關的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這隻影響到公共的區塊鏈,因為私有區塊鏈可以在低工作需求證明的情況下工作。

前進的道路可能有三條:

第一個是保持塊生成的難度級別不變。不幸的是,這可能無法解決能源消耗問題。為什麼?因為生成要附加到區塊鏈的塊不是一個線性搜索問題;它更像是彩票。你可能在第一次哈希值中得到它,也可能在數百萬次哈希值代中都得不到它。

第二個選擇是增加計算能力。圖形處理單元(gpu)的計算能力增長速度快於摩爾定律,這是正確的。此外,我們還可以提出一種觀點,即改進後的gpu將比以前的版本消耗更少的能源,這種觀點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分量。這是正確的,將來它可能會被用作減少區塊鏈網絡能量需求的潛在路徑。但是,這仍然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我們現在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在未來,更快、更節能的gpu可能會解決能源成本問題。

第三種選擇是,可以設計可能快速生成所需塊的新算法。類似於硬件設計和改進選項,這個選項在今天是不可能的。同樣,未來的情況可能與我們今天的預期或預測有所不同。

區塊鏈技術的侷限性

讀者可能會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必須關心能源成本?因為如果採礦的價格低於包括能源成本在內的成本,礦工就能賺錢。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他們將成為區塊鏈網絡的一部分,在那裡他們可以賺更多的錢。如果採礦變得昂貴,礦商可能會離開區塊鏈網絡。此外,這些成本將轉換回任何將依賴於區塊鏈網絡的服務。如前所述,要將信息推送到區塊鏈,組織必須支付燃氣費。降低然氣價格,對礦商的吸引力就會降低。相比之下,提高然氣收費可能會使各自的服務依賴於區塊鏈技術變得不切實際。

重要的是要記住,之前列出的能源消耗數據僅適用於比特幣網絡。對於技術領域的許多人來說,一個未來主義的、令人興奮的想法是,所有服務(無論是在線還是離線)都能夠遷移到區塊鏈。這個想法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使用這些資源的成本必須由某人承擔,可能是服務提供者。要辨別區塊鏈是炒作還是革命性的技術,答案並不在於技術構造以及它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相反,它依賴於基礎經濟學,也就是說,要弄清楚在區塊鏈上部署服務是否具有經濟意義。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沒有詳細討論區塊鏈技術對環境的影響,因為它們需要大量的能源,這是相關的,但超出了本文的主題範圍。

區塊鏈技術的侷限性

未來的潛力和挑戰

目前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技術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是:

  • 缺乏豐富的語言:用於描述智能合約的語言支持不如標準web或桌面語言功能豐富。這種限制帶來了必須設計複雜的多方協議的設計問題。對於這種情況,方案必須超出智能合約的範圍,運行多方協議,然後返回結果。這並不理想,因為設計者最終要構建兩個系統——一個運行在區塊鏈上,另一個關閉。因此,該語言必須改進其特性,以便所有應用程序語義都保留在區塊鏈網絡中。
  • 缺乏分佈式執行:對於智能合約的執行,設計人員要麼依賴於客戶端執行,要麼依賴於區塊鏈外的服務器端執行。對對等網絡端執行(在區塊鏈網絡中)的支持是有限的。這個限制引入了潛在的弱點,因為一些安全性、身份驗證和與隱私相關的執行任務必須離開區塊鏈網絡——這種情況在任何方面都不太理想。一個可能的前進路徑是,以一種同時支持塊挖掘和分佈式計算的方式設計區塊鏈網絡。
區塊鏈技術的侷限性

上述兩種情況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而且是經濟上的挑戰。不僅需要一個技術框架來解決它們,還需要一個業務模型來使它們對礦商和支持的區塊鏈社區具有吸引力。

區塊鏈技術還處於早期階段;在這種狀態下,區塊鏈的真實值既不能被理解,也不能被預測。許多組織都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補充現有的服務,但是要理解區塊鏈給組織和消費者帶來的好處並不總是很清楚的。對於探索是否集成區塊鏈技術的組織來說,他們必須找到這樣做的一個明顯的關鍵好處,即技術、經濟和業務流程中的基本原理。看看你從區塊鏈技術中獲得了什麼競爭優勢。如果你有一個清晰而可衡量的優勢就可以投資。否則,請先耐心等待,讓這個領域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