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劍閣:那年今日 殲-20首飛


藏劍閣:那年今日 殲-20首飛

2006年6月的一個下午,當參演的最後一架F-22“猛禽”戰機降落在美國阿拉斯加“艾爾森”空軍基地4公里長的跑道上時,人類爭奪天空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短短兩個月後,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對這場在阿拉斯加藍天雪山間上演,代號為“北方邊界-2006”的演習細節進行了披露:在面對多達40架“敵機”敵眾我寡的不利情勢下,第94戰鬥機中隊的12架F-22“猛禽”戰機證明了他們的驍勇善戰,並最終取得了108:0的懸殊比分。

藏劍閣:那年今日 殲-20首飛

阿拉斯加“艾爾森”空軍基地一度被美國視為與蘇聯對峙的“前線”

半年後的2007年2月,距離阿拉斯加3600多公里的內華達內利斯空軍基地上演了一場規模更為浩大的演習。在這場代號為“紅旗-07”的軍演中,第94戰鬥機中隊的F-22“猛禽”戰機再次出陣,領銜進攻性空優作戰任務(OCA Strike)。在F-22隱身戰機的掩護下,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F-117A“夜鷹”隱身攻擊機、A-10“疣豬”、GR4“狂風”、F-111戰鬥轟炸機組成集群執行敵後封鎖任務(Interdiction)。在演習區域上空巡弋的還有負責防空壓制作戰(SEAD)、空中指揮管控(C&C)、搜索救援(S&R)、空中加油與運輸任務的綜合戰術保障機群。以上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機群共同組成了“紅旗-07”演習的“藍軍”,而扮演“紅軍”則是隸屬於內利斯空軍基地第64“入侵者”(64th“Aggressor”SQ)中隊的F-15、F-16戰機。身披“假想敵”塗裝的“入侵者”中隊依託內利斯基地配屬的地面防空力量,在擁有“多次復活次數”的情況下執行對空防禦任務(DCA)。在這場空地體系假想作戰中,F-22領銜的“藍軍”以36:1的懸殊比分取勝。這也是美國空軍十分罕見地在一場演習中投入現役的三款隱身戰機並肩作戰。

藏劍閣:那年今日 殲-20首飛

“紅旗-07”軍演參戰力量構成表,如此豪華的陣容還是在十年之前

傑伊·米勒在他撰寫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22回憶錄裡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自F-22誕生以來,美利堅的天空從未如此強大。”2006年歲末,中國官方宣佈殲-10戰機正式服役。當那張兩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在殲-10“黃皮機”前並肩相擁的照片還沒有廣為流傳,當全國人民為殲-10“爭氣機”的橫空出世而歡欣鼓舞之時,新的“長征”已經開始了。這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直接過問下、中國航空工業體系內僅有少數核心人群知道的“秘密計劃”,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718工程”。


藏劍閣:那年今日 殲-20首飛

殲-10總師宋文驄與總工程師薛熾壽的背影大概就是那句含淚的“航空報國”吧

2009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在審視美軍F-22、F-35隱身戰機發展計劃時留下了一句:“中國的第五代戰鬥機目前連影子都看不到。”但僅僅兩年後,2011年1月,當蓋茨的專機抵達北京時,身披黑色塗裝、垂尾噴塗八一軍徽的殲-20原型機照片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引發了現象級傳播。“後知後覺”的蓋茨在他的回憶錄《職責》中提到了這段軼事。他說:“這是我極大的恥辱,我此生不忘...”時隔多年,當中國的航空攝影愛好者梳理當年那段“爬牆往事”時,大多認同這樣一個結論:在2011年的那個春寒料峭的日子裡,中國軍迷的興奮和美國防長的錯愕或許都是殲-20發展歷程中,恰到好處的註腳,難以忘懷,更值得記憶。後來,2011年的1月11日被視為殲-20戰機的首飛日期。

藏劍閣:那年今日 殲-20首飛

西方一度有聲音質疑這架“黑色戰機”是一個模型,後來它們都閉嘴了

2016年11月1日,由中國空軍試飛員駕駛的兩架殲-20隱身戰機在第十一屆中國航展現場“驚鴻一瞥”,當渦扇發動機雷鳴般的聲音漸行漸遠時,人群中響起了《歌唱祖國》。


藏劍閣:那年今日 殲-20首飛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萬全/攝

2017年9月28日,在中國國防部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吳謙大校宣佈:殲-20飛機已經列裝部隊,試驗試飛工作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

2017年7月30日,空軍殲-20三機編隊以戰鬥姿態亮相朱日和沙場閱兵。後來,關於殲-20的好消息透過空軍發佈平臺陸續傳來。人們在宣傳片、紀念封、在珠海湛藍的天空看到殲-20的身影。


藏劍閣:那年今日 殲-20首飛

2018年11月11日空軍節當天,中國空軍殲-20戰機開彈艙做展示飛行。 吳蔚/攝

2019年1月11日,是殲-20首飛八週年的日子。筆者欲藉此文告訴大家:自殲-20誕生以來,共和國的天空從未如此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