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奇葩說》第五季馬上就要收官,今天這場半決賽的辯題是:假如能看到別人的“死亡時間”,該不該告訴TA們?

群雄論戰,難辨輸贏。高曉松曾被算命先生預言活不過三十五,邱晨首次公開自己的患癌經歷。

現實生活中,醫院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大致能看到人的生死的地方。對於醫生來說,他們也會面臨要不要告知患者的困境;對於當事人而言,說服自己並讓自己接受死亡,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困境。

不久前,我們推送過一部關於生的紀錄片,叫《生門》。

今天,我們想要推送一部關於死的紀錄片,叫《生命裡》。

不同的是,這部片子裡的人,他們都已經事先知道,自己的生命週期所剩無幾。他們也許僅僅只是想要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即使依舊帶著遺憾。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生命裡》海報

導演吳海鷹用兩年時間記錄了上海臨汾社區服務中心裡四十多位臨終者的故事,最終剪輯成這部三集的紀錄片,分別取名“記得”、“陪伴”、“心願”。

影片由雲集將來製作,由金馬獎影后萬茜擔任解說。

彈幕裡很多人說,萬茜的聲音讓人出戏。是的,作為一名演員一位歌手,萬茜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播音員。她所營造的氛圍,聽上去更是像在做一次講述,而我們,不過是圍坐一旁側耳傾聽。

對於那些對萬茜不夠熟悉的觀眾,推薦看看她在影片《你好,瘋子!》裡演技炸裂的五分鐘。據說,萬茜在拍完這部戲後抑鬱了兩個月。

然後,也許我們就能更好地去體驗這種由心出發的解讀與感動。

萬茜在影片中,向大眾普及了“臨終關懷”的理念:

“舒緩療護,又稱安寧療護,是給臨終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全面照料,使他們的症狀得到控制,生命質量得以提高,無痛苦、安寧舒適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鏡頭裡的這些臨終者,主要都是癌症晚期患者,他們生命所剩的時間,大多不超過三個月。他們就住在這些被稱為“安寧病房”的臨終關懷病房裡,病房裝修得很漂亮,看上去也很溫馨。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但在一些病患者看來,“好有什麼用,到這樣的病房來都是等死的”。

所以,這裡又被稱為“死亡病房”。

就連附近的居民,也會覺得晦氣,他們在各自的窗戶邊上掛上各類大小不同的鏡子。

就算被視為迷信,他們也不想觸碰這些晦氣。他們說,鏡子是反光的,晦氣可以被鏡子反射回去。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就算是醫院,也專門闢出一條“死亡通道”,那些往生的病人,就從這條通道里送往太平間。

“中國有些忌諱嘛,就是說活人和死人不要走同一條路,如果是白天這樣推出去,也不是很好對吧,因為外面是門診,如果他們那些看病的人看到屍體出來,其實對他們也是一些惡性的刺激。”

但這些病人啊,誰也都曾朝氣蓬勃,風華正茂,都有過美好的曾經——

患者黑子叔回憶起抗戰勝利時在武漢的水塔裡看到部隊行軍,魯勝蘭一直念念不忘新疆七八九月的麥子白麵和瓜果,陳曉軍談到當年看到復員回家的哥哥時還是會淚流滿面,王學文想起戀愛時會突然陷進自己的思緒裡,汪明昌講述著和愛人一起去吃浪漫的廣東早茶……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黑子叔回憶起抗戰勝利時候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魯勝蘭唸叨新疆的瓜果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談及往事淚流滿面的陳曉軍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陷進自己思緒裡的王學文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汪明昌回憶和愛人的點滴

他們,也都有痛苦的現在。

病痛將他們折磨得痛苦不堪,他們害怕連累家人,他們孤獨到連志願者的一個擁抱都可以無限溫暖。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他們,還都有遺憾的未來。

或者是希望可以和女兒再見上一面,或者是想要克服傳統觀念和法律缺陷捐贈眼角膜,或者是回到離上海很近的老家嘉興看看,又或者,僅僅是想要看到女兒在自己有生之年出嫁……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希望可以和女兒再見上一面的朱慧芳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想要捐贈眼角膜的沈和敏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看著兒子拍的嘉興照片的吳留裡


剛好,《奇葩說》今天也在談論死亡

在病房裡去世的陳曉軍

然而,這些在外人看來可能沒有那麼難的事,卻成為了他們終其一生再也沒能實現的願望。

對於一個行將就木的病人來說,無論他曾經思考過死亡,抑或從未敢直面死亡,臨終關懷也許都還是會顯得微不足道。

《生命裡》沒有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但至少,它告訴了我們,“不只是優生,優死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