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發與不發,怎麼發,其實是每個人的自由!

最近碰到了一個很久不見的朋友,我問她最近在忙什麼,好久沒看到她發朋友圈了。

她笑著跟我說,最近忙著搬新家,原來是她被從分公司調到總部去上班了,薪資漲了好幾倍不說,還幫她找好了住的地方。

而且她男朋友也從國外回來了,準備和她一起過去,兩人正商量著結婚呢。

我說,這麼好的事情,你為什麼不發個朋友圈告訴大家呢?你以前可是很活躍的啊。

她說,一是太忙了,二是覺得這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沒什麼可發的。

我忽然想起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的一個現象:

一組數據顯示,很多人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在他們的收藏夾裡,卻存著大量類似於《搞定思維導圖》、《獨立思考指南》、《如何建立知識體系》這樣的文章。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從不記錄生活,或許是生活裡沒有值得記錄分享的事情;

殊不知,他們在朋友圈之外,活成了更好的樣子,因為他們把人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讓自己變得豐盛。

我們發朋友圈的初衷,是記錄和分享生活。

可是在不知不覺中,有些人已經違背了這份初衷,開始塑造並維護自己在社交平臺上的虛假形象。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名為“朋友圈虛假現象”的帖子,評論中的吐槽,讓人覺得,朋友圈簡直成為了一個虛假的重災區:

為了證明自己生活自由,用微博或ins上的照片P圖,假裝自己在外旅行;

為了炫耀自己的生活,事無鉅細都發在朋友圈,只不過在等別人一句“好羨慕啊”……

還有人為了凸顯自己的涵養和學識,發一些未曾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

偉大的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他人即地獄。”

朋友圈其實是一個展示生活的櫥窗,從外面看過去,本應是各色琳琅。

而如今,很多人的朋友圈卻長成一個樣子,用並不真實的自己,等待別人眼中的認可。

而那些不急於在朋友圈塑造自己的人,其實並不是過得不好,也不是沒有可以秀的東西:

他們不過在渴望自由的時候,就合理安排好時間,準備一次放鬆的旅行;

在想要分享生活的時候,不帶著炫耀的姿態,真誠地記錄生命中的幸福;

想讓自己更有層次的時候,沉下心來好好去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

他們不把自己的生活交給別人評判,不在點贊和評論中獲取意義。

就是這樣,把細碎的時間,都用來尋找生命的樂趣,學會了自己取悅自己。

與其互為人間,不如自成宇宙,我們都該好好成為真正地自己。


朋友圈,發與不發,怎麼發,其實是每個人的自由!

汪涵曾經在《火星情報局》中被錢楓吐槽說,汪涵刪掉了他的微信。

不僅如此,汪涵還大方承認,他也刪了范冰冰、陳坤等人的微信,他說:“我朋友圈裡,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人,那時候我已經覺得很可怕了。

要把沒有意義的,全部給弄掉。”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需要用有誰的微信,來證明自己。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所謂人脈和資源,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和眼界,而不是朋友圈的一個點贊和評論。

與其將時間浪費在維護虛擬的關係中,不如好好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層次,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身邊有一個好朋友就不愛發朋友圈,微信人數也不多,但是她會在很長時間沒有見面的時候,發來一條微信,問我這段時間過得怎麼樣,要不要一起吃飯?

我不常在朋友圈看到她,卻時常收到她真切的關心。

朋友圈裡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朋友。

而真正的朋友,是你即便不發朋友圈,也依然會關心你的人。

想念一個人,可以找到他,見個面,吃個飯;擔心一個人,可以單獨發條微信,問問近況……

朋友圈只是傳達的方式之一。

既然決定相見,我們就不必在路上浪費太多時間。

不如把時間留給流轉的目光和觸手可及的溫柔,用真實的相處,感知綿長的情誼。


朋友圈,發與不發,怎麼發,其實是每個人的自由!

48歲的王菲,是少有的沒有微博的女明星,跟汪涵一樣,她不需要通過社交平臺達到某種目的,因為她的生活本身,已經足夠完美。

即便多次離婚,但身邊從不缺少愛人,她並不需要將自己的情緒給誰看,因為在意她的人,就在她身邊。

演員陳曉也在節目中說,他幾乎從來不發朋友圈,時間長了,新加他的人都以為他怎麼了呢。

但他覺得:“我的兄弟,我的哥們,我知道他們在哪,我也知道我喜歡的人在哪,我沒什麼可說的。”

有時候,那些頻繁地發著朋友圈的人,其實並不是發給全世界看,而是隻發給一個人看而已。

為了讓這個人注意到自己,引起他的關注,等他的點贊和評論,不惜向所有人暴露整個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頻繁地發朋友圈,在社交平臺上寫一些遊離的情緒和狀態。

那時候的你才是幸福的,因為你想說話的人就在身邊。

新的一年,希望我們都不用為此而發朋友圈,希望你愛的人,可以聽你說話的人,就在身邊。

朋友圈,發與不發,怎麼發,其實是每個人的自由!

蔡康永在談到“不愛發朋友圈”這件事情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我寧願相信他們把大部分的心力,拿去對付真實的生活,我會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朋友圈,發與不發,怎麼發,其實是每個人的自由!

朋友圈,發與不發,怎麼發,其實是每個人的自由。

但是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人,不論是事業、生活亦或是感情,都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分享圈層,能夠獨立於社交平臺而存在。

因此,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經營自己的人生,讓自己過得更好。

願你不被朋友圈牽絆,勇敢地面對真實的世界,潛入自己的內心生活,過得比朋友圈裡的自己,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