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困惑:企業應該如何實行“人性化管理”?

企業管理中風靡已久的“人性化管理”,很多管理者對它的具體應用都有自己的見解。有的管理者說“以人為本,但企業效益在先”;也有的管理者說:“企業實行人性化管理,就是讓員工在企業有幸福的感覺”;甚至,有些管理者將企業的“人性化管理”與“人情化管理”混為一談。

那麼,管理者到底該如何把控“人性化管理”運用的合理性與可控性?以下就是如何讓“人性化管理”在企業內實施合理性的具體方案。

湖北群藝董事長、中國積分制管理創始人——李榮先生,在2003年獨創了一套顛覆傳統的創新型企業管理模式——積分制管理,利用積分獎扣的形式,對員工的工作能力和綜合表現進行全方位的量化考核並用軟件記錄,以供永久使用,旨在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在企業建立合理的“人性化管理”方式 。

充分尊重員工

馬克思說:“尊重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要”。每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人尊重。企業也是如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只有尊重員工,員工才可能會尊重你的企業。員工是企業最重要和富有創造性的“資源”,他們對企業的貢獻度維繫著企業的成敗與否。

傳統的企業管理者,當員工犯錯,管理者通常採取的方式是扣錢和體罰。而企業在實施積分制後,首先,對員工不直接損害公司利益的錯誤行為,以扣分來警示員工向員工傳遞信號,同時給予員工改正錯誤的機會,讓員工能夠在自我“修葺”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一方面沒有讓員工的經濟遭受損失,另一方面也不會打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其次,在工作中,員工與管理者存在不同的意見,管理者能讓員工說出自己的想法,如若員工的想法合理、可行性強,員工能夠獲得一定的積分獎勵。這樣既培養了員工的創新性思維和工作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工作的得到完善處理。

多元化激勵員工

積分制管理,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有機融合,真正實現物質與精神激勵的一體化。員工在得到物質激勵的同時,精神上也得到了激勵,讓員工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得到雙重滿足。

在物質激勵上,員工每為企業付出一份“力量”,每出現一次正能量的行為,都會被管理者給予該事項對應的積分獎勵。然後將員工所得積分及其事件錄入系統,並形成大數據,在軟件後臺生成獎票,員工能夠在每月的快樂會議上,將獎票拿出來,進行抽獎或競拍,來換取自己想要的物品。除此之外,在某一階段,根據企業經營發展狀況,給予積分排名

靠前的員工高額年終獎、更多的物資、購房基金等,以此來滿足員工對物質的需求。


管理者的困惑:企業應該如何實行“人性化管理”?


在精神激勵上,企業在每月的快樂會議上,對部門和企業積分排名高的員工進行通告表揚,並將他們粘貼在優秀員工公示欄上;員工還可以通過獎票抽獎的方式,來獲得多休一天假、多睡一小時的機會;在每月的快樂會議上,分別給予階段積分排名前三的員工,金、銀、銅牌;為積分排名高的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等。通過這種方式即滿足了員工在物質上的需求有讓員工精神上得到滿足,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激勵成本。

助力員工成長

在許多企業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員工能力被固化,公司的管理者總是讓員工不停的“消耗營養”,而不及時給員工補充“營養”,這就導致很多員工在工作中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正是因為員工的“精神氣”慢慢耗損,企業這個大的“自然界”,自然毫無生氣。所以管理者想讓企業“復甦”,就必須在員工消耗“能量”的同時,為他們補充“能量”。


管理者的困惑:企業應該如何實行“人性化管理”?


積分制管理中,鼓勵員工不斷學習,併為員工提供成長進步的平臺。例如,在工作中,員工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向其他同事或是管理者請教,可以獲得對應的積分獎勵;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員工主動報名學習新技能,能夠得到對應的積分獎勵;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員工自動報名參加部門組織的學習會議,也是可以獲得對應的積分獎勵;

在其他技能方面,員工獲得會計證書、印刷證書、駕駛證、書法考試證書等都是可以得到對應的積分獎勵的。通過提倡員工主動學習,不僅讓員工獲得了掙積分的機會,還讓員工的自身能力得到增長,當員工的能力得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也隨之上升。

積分制管理的作用:

管理者的困惑:企業應該如何實行“人性化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