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22億P2P被彭博曝光,背後是一場激烈的攻防戰!

這家逾期30億、迄今仍有22億無法兌付的P2P平臺,上週罕見的被國際財經媒體彭博社報道曝光。該平臺前期勉強兌付20%後,元旦後突然更改兌付方案,並通過多種方式要求投資人投票支持其默認選項,這讓很多投資人質疑是一場“金蟬脫殼”遊戲。圍繞著兌付方案的選擇,平臺和投資人佔開了一場激烈的攻防戰。

逾期22億P2P被彭博曝光,背後是一場激烈的攻防戰!

鑫合匯登上了國際媒體!

1月3日,位於杭州的鑫合匯因無法兌付投資人22.6億元投資資金而被全球最大的財經媒體彭博社曝光。

彭博社的文章稱,本週內又一家中國P2P平臺宣佈無法兌付投資人資金。位於杭州的鑫合匯告知投資人,公司無力兌付總額為22.6億元人民幣的理財產品,牽涉到的投資人約17000人。

上交所上市公司美都能源持有鑫合匯34%的股份,早在2018年10月份,美都能源就曾警告過投資人,公司面臨無法完成業績承諾的風險。

鑫合匯的一名王姓投資人告訴彭博社,她和家人總計在鑫合匯投資了200萬元人民幣,“但現在她對平臺及上市公司股東的信息已經徹底動搖,因為沒有任何人願意出面承擔責任。”

彭博社記者看到的一份資料顯示,1月6日,鑫合匯約有8.6億元理財產品到期,另外14億元理財產品將在5月6日到期。

據悉,由鑫合匯部分投資人組成的一個出借人委員會已經拒絕接受平臺提出的債務重組方案。按照該方案,投資人將把債權轉讓到鑫合匯的一名主要股東名下,然後再由該股東以債權底層資產做擔保,向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申請貸款。

彭博社的這則報告透露了幾個重要信息,一是鑫合匯目前到期產品涉及金額8.6億,5月份還有14億;二是債務重組方案的金主是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此前鑫合匯一直說有國有AMC有興趣介入平臺債權處置,但並未透露是哪一家,如今看來很明確是華融。

彭博社提到的投資人會議,實際上是1月2日鑫合匯和出借人開了一場溝通會,會上,鑫合匯宣佈,目前,鑫合匯在前兩期已還5.7億,其中第二期使用自有資金墊付1.78億,剩下待償金額22.9億,第三期(1月6日)本應兌付9億元。但平臺催收工作不及預期,資金回收緩慢。此外,因受限於P2P業務模式與國有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鑫合匯與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即華融)的合作未能在1月6日前落地,第三期兌付資金不足。

據互金商業評論瞭解,華融要求,合作前必須由政府部門出面擔保,鑫合匯為合規網貸機構,沒有違規行為。但政府顯然不會為任何商業公司做此類擔保,所以就僵在這裡。

說到底,資產管理公司也是擔心,萬一接盤平臺不良資產後,平臺因為違規被立案,資產被查封,那AMC就成接盤俠了。其中的法律風險不言而喻。所以,不排除掉這顆大雷,不會有機構進場。

會上,鑫合匯向投資人提供了2個替代方案,一個是中性方案,也就是所謂的“良性退出”,平臺全面停止現有業務,直至清收完成。以季度為節點,逐期兌付,平臺預計兌付時間為五年。

第二個是積極方案,即平臺與AMC合作。出借人把債權統一轉讓給第三方主體,再由該主體與AMC合作,獲得不低於7億的流動性資金支持,用於第三期兌付。但其餘資金兌付仍然要5年時間。

探長髮現,鑫合會前兩期已經兌付資金佔全部待收金額的20%左右,如果第三期能兌付7億,則兌付總額將達到44%,剩下仍有15.9億,佔比56%的資金需要5年時間分期兌付。

如果第三期能如期兌付,那麼鑫合匯的投資人就能拿到近一半回款,在逾期或暴雷平臺中,算是回款較快,比例較高的了。

平臺勸說投資人接受“積極方案”

投資人提供的微信聊天截圖顯示,中新力合創始人兼總裁陳杭生在投資人群內承諾,無論投資人選擇哪個方案,他個人都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與1.7萬出借人在一起。

陳杭生說,他強烈建議投資人選擇積極方案,五年內完成全額回款。他又提醒說,如果投資人選擇中性方案,回款是不可能了。到去佛陀處,他也是負債的。

據投資人反映,鑫合匯正通過多種方法督促投資人接受所謂的“積極方案”。例如,在投票表決方面,一般平臺都是一人一票,但鑫合匯發明了“一元錢代表一票”的新投票方法。

打個比方說,你投了1萬元,就有一萬票,投了100萬元,就擁有100萬票。如果你是是一家在平臺接了一個億的大企業或上市公司,那你就可以擁有1億票的投票權。

此外,不參加投票的投資人也要被迫站隊。根據鑫合匯規定,投票初步結果出來後,不參加投票的將自動被歸入票數較高的一方。

鑫合匯一名投資人告訴探長,他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鑫合匯一直不敢披露逾期借款人名單,在他看來,很多逾期平臺都會公佈老賴名單。但鑫合匯逾期30個億,至今卻沒有披露任何一名逾期借款人或借款企業。

該投資人說,更有意思的是,鑫合匯1月3日聲稱借款人代表可以申請去查看底層資產,但開放時間只有3天,而且很快就以“部分別有用心之人惡意挑撥”等理由宣佈暫停查詢,同時宣稱請政府部門對鑫合匯底層債權資產安排詢證。該投資人說,他懷疑鑫合匯根本就沒打算讓投資人查看底層資產,背後可能藏有貓膩。

平臺和投資人展開拉鋸戰

探長注意到,圍繞著具體兌付方案的選擇,鑫合匯和投資人之間佔開了一場激烈的攻防戰。

針對投資人獨自成立“鑫合匯出借人委員會”一事,鑫合匯表示,繫個別出借人自發行為,並無法律效力。另外,鑫合匯認為,該委員會派代表前往杭州拱墅區信訪辦表達訴求,不排除境外敵對勢力和境內反社會力量,通過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在杭州製造重大事件的叵測用心。

而在鑫合匯發佈更改兌付方案後,一名出借人陳某在投資人群裡發佈了一篇聲討鑫合匯的文章。

文章稱,鑫合匯先後推出的聯鑫計劃和振鑫計劃是徹頭徹尾的騙局,他認為鑫合匯涉嫌自融、向股東輸送利益,出借人大部分借款可能通過諸暨疾風投資公司(18年11月已註銷)借給了美都能源,用於質押股票補倉。

該投資人認為,只有經偵介入揭開蓋子才可能知道鑫合匯底層資產的真實性及其是否合規!

以下為該投資人的詳細觀點,探長無法判斷真偽,也不作評價,敬請投資人注意風險。

該投資人主要提出了兩點:

1. 聯鑫計劃和振鑫計劃是徹頭徹尾的騙局。鑫合匯在18年7月24日推出聯鑫計劃並請中新力和、美都能源及協會人員為之站臺開始圈錢,8月6日就退出振鑫計劃清盤,前後只有十天左右,很好說明了聯鑫計劃的詐騙實質。隨之的振鑫計劃才兌付不到20%就無法執行下去,鑫合匯口口聲聲說振鑫計劃的目的是使平臺合規備案,清盤短期借貸,而我們看到的是備案無望平臺不再繼續平臺業務。按說清理短期借款應該很快收到欠款,可是5個月過去平臺回收資金非常緩慢。

通過出借人的借款合同及銀行流水我們可以發現蛛絲馬跡,出借人的大部分借款都打給了諸暨疾風投資公司,此公司的股東和法人就是鑫合匯的人。這家公司又在18年11月莫名其妙的註銷了,公司註銷要經過清稅及消除債權和債務,這是怎麼做到的而鑫合匯又想掩蓋什麼!?有消息說疾風公司的出借人款項是借給某上市公司。據公開資料美都能源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15.02億股公司股份且基本全部質押,其質押日期基本都在18年之前,當時美都能源的股價在5元以上,現在只有2元多點,所質押的股票基本全部爆倉,沒有被強制平倉,其補倉資金初略算下大概要20億左右!非常巧合的是美都能源從18年5月停牌,直到8月17日復牌股價大跌近50%,時間點恰好在鑫合匯實行振鑫計劃10天。只有經偵介入揭開蓋子我們才可能知道鑫合匯底層資產的真實性及其是否合規!

2. 在無法履約振鑫計劃情況下鑫合匯推出的AB計劃完全是狗屎。首先,計劃的複雜度使其實現起來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且時間跨度長達5年,他5個月的計劃都沒完成,如何相信5年的計劃?其次是債權轉讓的設計完全是鑫合匯為了逃避責任而定身製作,這樣他們就可以收割我們的血汗錢而逍遙法外不受追究。

平臺的投票設計完全是強盜邏輯,不給其他選項,強迫出借人按其意願執行。……有些人還對平臺抱有一絲幻想,這裡我要說的是如果鑫合匯一開始就是以詐騙和收割出借人為目的,那麼我們和騙子討價還價不就是與虎謀皮,得到的只不過是虛無縹緲的承諾。那我們不僅是天真的過分而是真真正正的傻逼了!所以,我們不要什麼AB計劃及其他鑫合匯給我們的狗屁計劃,應該是我們給他們計劃:一、按振鑫計劃還款;二、政府介入查看底層資產是否自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