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零壹財經年會:金融科技的真正變革和機遇在哪裡?


直擊零壹財經年會:金融科技的真正變革和機遇在哪裡?

1月10日,零壹財經·零壹智庫在北京召開以“新銀行、新互金、新技術、新連接”為主題的2019新金融年度峰會。現場齊聚來自銀行、保險、金融機構、金融科技、融資租賃等不同細分領域的800多名嘉賓,一起探討來探討新金融未來的變化和趨勢,尋找行業的痛點和機會

零壹財經創始人兼CEO柏亮在本次年會上發表開幕致辭。他表示,互聯網金融這些年最大的貢獻不是各種新鮮的東西,而是讓更多的人群進入到金融服務範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被服務的範疇、群體在不斷擴大;第二,更廣泛的人員、更多樣化的機構進入到金融服務領域,使這個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

金融與科技相結合,行業將迎來變革與發展契機

年會伊始,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副司長李曉楓率先發表了講話,對金融市場的變局做了分析與展望。新金融的變革和變局,體現為上下互動。不但有市場的自下而上,還有自上而下的政府監管機構的動作。

他表示,2019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目前技術和制度的創新要素在聚齊和利好,確實有可能在未來三年形成突破。

直擊零壹財經年會:金融科技的真正變革和機遇在哪裡?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副司長李曉楓

具體來說,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應注重以下四方面的應用:建立適合的金融制度與產品;數據應用;場景、導流與風控;開展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零壹財經華中新金融研究院院長郭田勇認為行業正處在戰略機遇期,對零售金融業的未來發展發表了看法。

直擊零壹財經年會:金融科技的真正變革和機遇在哪裡?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零壹財經華中新金融研究院院長郭田勇



他認為零售金融領域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有可能是國際最高水平,未來,將繼續與科技相結合,科技繼續進行賦能,是整個金融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也可能是一條充滿坎坷、崎嶇之路。對此,監管應有一定的容忍度,要做好系統性風險和一般性風險的區分。



金融科技的真正變革和機遇在哪裡?


直擊零壹財經年會:金融科技的真正變革和機遇在哪裡?

圓桌會議:金融科技的真正變革和機遇在哪裡?

對於互金領域的變革和機遇,金蛋理財COO尹佳認為,監管方面目前在加速行業出清,整個行業進入到良幣驅逐劣幣的階段。從整個平臺來看(銀行的存管、信息披露),平臺整個合規進程在加速,而且整個大行業往合規的方向走,也是往一個良性的方向來發展。

利率也在降低,從P2P平臺、整個網貸行業開始時候的高息,到現在利息下降了很多,投資人從之前追求高息,到現在有理性的選擇,整個投資人的水平和質量也在提升。

在科技賦能金融的趨勢下互金公司的機會在哪?維信金科副總經理胡錳表示,今後可能對我們更多的挑戰是服務能力要增強。

搜易貸CEO何捷表示,互金行業目前處於有序發展階段。第一,留下的大部分都是強者。第二,這個行業的確有一定門檻,不是以前那樣覺得機會不錯,註冊一個網站就能夠做的事情。

維信金科副總經理胡錳認為互金行業機遇還很多,這個行業誰更合規、更創新、更有效率,誰在下一輪可能就會有優勢出來。很多行業裡,很多優秀的公司都在提升自己的段位、競爭力,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機會。

小花科技總裁林詩意則講到,監管帶來的機遇。當前的間接貸款,間接性融資這塊有下滑,意味著國家在宏觀層面要把直接融資的佔比推上去,那麼直接融資佔比推上去的話,就會發現有很多可能委外貸款這些業務,它會迴歸到體系裡面去操作,也就是迴歸到很多銀行持牌機構去做。

金蛋理財COO尹佳講到,傳統的金融機構都在積極的擁抱變化,然後也都往金融科技這邊投入,對原來的互金公司來說,金融科技是一塊比較大的藍海。

作為金融科技公司來說,其實是有非常大的機會,然後他們能夠去輸出自己的技術力量以及去給這些公司來進行科技賦能,然後在這樣的環境下去體現自己的價值。

輕易貸CEO&開元金融VP李昂認為,大多數金融科技平臺說toB的時候都是to大B,銀行或者大的金融機構。我們覺得這個行業確實炒的比較熱,也比較擁擠。所以我們的方向其實是提供小B這種金融或者風控的系統。

開放與賦能:金融新生態

直擊零壹財經年會:金融科技的真正變革和機遇在哪裡?

圓桌論壇二:“開放與賦能:金融新生態”

百信銀行科技產品部總經理周竣濤表示,百信銀行也將人工智能運用於業務創新,現在也屬於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整個公司運用互聯網模式的市場化運營模式。同時百行實驗室也做了自然語言動態編程模型,打造金融新生態。

拍拍貸首席數據官&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顧鳴博士認為,過去5年的風口是大數據,個人零售業務的核心是數據、場景,而不是技術。如果經濟不好,首先影響到的肯定是小微,去年很多P2P的雷潮,暴掉的很多大的平臺也是因為小微企業的貸款出現問題。

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人秦琴表示,新生態的“新”表現在四方面:新技術;新渠道;新客戶和新服務。如果沒有技術,現在新金融可能只是一個小浪花,但不會是一個大浪潮。技術的演進把金融的服務推向了前線,讓大家忽然發現金融的門檻反而降低了。

嘉石榴創始人兼CEO樓曉岸從14個方面對新金融和傳統金融做了比較,以發現新金融存在的價值。經營的價值觀對新金融來講非常清晰,就是按市場規則運營,傳統金融機構從事小微和消費貸時,目標和經營價值觀和新金融很不同,更多的是政策層面上為了貫徹普惠金融的要求。

洋錢罐CPO賈旭東表示,站在終端用戶角度講,現在的新金融服務體驗總體來說比以前更好了,每一家提供金融服務的平臺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就是大家在用互聯網和技術的方式去優化傳承金融的效率,這是現在整個新金融和新生態的一個本質。

金融科技賦能新金融發展,各領域齊發力

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結合有助於金融業轉型升級,銀行、融資租賃、保險、風控、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領域都受益於科技發展。

金融科技的發展也為銀行的發展帶來的動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解決商業可持續的問題是普惠金融發展面臨的最核心問題。基於國家的重點關注以及發展空間,未來普惠金融的發展潛力無限,應滿足便利性、可負擔、多樣性、可持續特徵。對銀行來說,他認為數字普惠發展的方向給銀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認為,民營銀行肩負服務小微群體、支持實體銀行、踐行普惠金融三大時代重任,“開放型數字銀行”將助力民營銀行踐行責任。“開放型數字銀行”需要符合三項基本特徵:以開放API為技術、以數據共享為本質、以平臺合作為模式。

要建設“開放型數字銀行”,需要將自身形成的數字能力開放共享,逐漸拓展合作邊界,與應用度融合,才能不斷讓開放銀行的數據來源更加豐富、數據“消化能力”更加強大。萬能連接和智慧銀行將是“開放型數字銀行”的未來。

微貸網副總裁汪鵬飛分享了汽車金融領域的技術輸出和實踐,他指出微貸網所從事的汽車抵押借貸的業務更多的是經營類貸款,

主要是解決小微企業經營上的困難,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是因為信用基礎設施不完善。

算話智能科技CEO蔣慶軍認為在網絡化的大趨勢下,風控模式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數據和技術推動了風控模式的變化;人工智能的概念不應被濫用,真正好的風控應是有效降低壞賬率的風控;第三方機構在風控體系的構建中應當扮演重要作用。

上海新顏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OO趙楊指出,場景金融或者說場景分期整個大的方向被越來越多的機構所認可,而隨著行業的發展到達瓶頸,新進的玩家或者說傳統的小玩家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需要找到一些新的業務和突破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