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老年人消費將超60萬億 險企應著重構建健康險閉環服務模式

12月28日,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佈了國內首部“大健康產業藍皮書”——《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為“藍皮書”)。

藍皮書預測,到2050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將達4.83億人,其消費開支將達到61.26萬億元。同時,目前,大健康產業增加值規模不斷提高,大健康產業帶動的就業規模也相當可觀。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宋福興出席會議並對健康產業或健康險產業進行演講。

2050年老年人將達4.83億人,消費將超60萬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張車偉所長對大健康產業的涵義進行了闡述,大健康產業不僅是健康產業,也不僅是服務行業。大健康產業從本質上來說是產業活動,需要通過市場運作獲得收益是其本質屬性,它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形成包含一、二、三產業活動的產業鏈鏈條。其外延是公益性和產業性相融合,產業活動是大健康產業的核心內涵。

藍皮書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約增加640萬,到2020年將達到2.55億,佔總人口的17.8%左右, 2050年將分達到4.83億人。

報告指出,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對於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生活照料等服務和費用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加,給醫療衛生資源和服務供給帶來巨大壓力,要求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

目前,我國衛生總體投入水平偏低,2017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為6.4%,人均衛生費用為3783.83元。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在世界衛生組織194個成員中排名第98位,人均衛生費用排名第84位。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平均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均在不斷提高。藉助相關數據的測算結果發現,2011年我國老年人均消費開支約1.18萬元,同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開支約1.03萬元。可以看出,當年我國老年人的人均消費開支是全體居民人均消費開支的1.15倍。

測算結果顯示,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40年和2050年的老年人口總消費將分別達到了7.01萬億元、11.36萬億元、18.33萬億元、26.81萬億元、36.36萬億元和61.26萬億元。

研究發現, 2016年大健康產業增加值規模增加到72590.7億元,佔GDP的比重提高到9.76%,相較於2012年,增加了30848.6億元,提升了2.04個百分點。

此外,大健康產業帶動的就業規模也相當可觀,根據估算顯示,2012年大健康產業拉動就業7266.6萬人,佔全國就業總量的9.5%,2016年拉動就業規模增長到12124.2萬人,佔全國就業總量的比重提高到15.6%,比2012年提高了6.1個百分點。

商業健康險在最佳機遇期,險企關鍵在於打造閉環經營模式

商敬國對健康產業有三大思考。

一是,商業健康險正處於最好的機遇期。在過去五年中,健康險平均增速達到了38%,遠遠超過產險、壽險增速。在今年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商業健康保險依舊保持著強力的增長。1-10月份,商業健康險原保費是4714.01億元,同比增長22.69%。因此,商業健康險具有良好的勢頭。

二是,險企需要進行專業化經營,目前的情況是相關健康產品有效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健康管理水平不夠,能力技術不夠也是商業健康險的問題之一,許多公司對於管理式醫療開發興趣大,但觀望者多,實踐者少。

三是,險企應注重科技創新的力量,除了公立醫療體系,險企可通過對醫療和醫藥機構的投建、控股、參股,以提高險企話語權,實現健康保險領域上下游產業相互聯動,提供一體化服務。

針對如何推動大健康產業的問題,張車偉表示,大健康產業正處於消費需求升級,應對老齡化趨勢,人民健康的需要,經濟轉型的的機遇期。今後推動商業健康險發展的關鍵在於一定要進行產業融合,形成閉環式經營模式。

此外,在發佈會上,人保健康發佈了三大產研結合創新結構。即:“人民健康”APP,集健康醫療、健康保障、金融支付、生活服務為一體的大健康生態圈;“人民健康”掌上醫保APP, 打造了融合“社保+商保+健康管理服務+N”的開放性公共服務平臺;“好醫保·長期醫療”互聯網健康險產品及系統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