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迪曾因角色爭議想卸微博 霸氣宣稱角色是角色,我是我

李蘭迪曾因角色爭議想卸微博 霸氣宣稱角色是角色,我是我

上週六晚,李蘭迪憑藉《奮鬥》中的楊曉芸一角晉級《我就是演員》9強。在這周做客王江月主持的深度訪談節目《星月對話》時,她坦言每往前走一輪,壓力就會更大一點,但同時自信也會多一些。

李蘭迪今年九月剛剛成為中戲的大一新生,節目中,與王江月聊起兩個多月來的大學生活,她直言非常棒!並且表示想要在學校認認真真上學,不希望日後回憶起來如此有意義的大學時光是混過去的。

而面對爭議和質疑,她透露也曾難受到想卸載微博,經身邊人安慰和開導,才逐漸學會如何正視這些不同的聲音,“選擇性地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李蘭迪曾因角色爭議想卸微博 霸氣宣稱角色是角色,我是我

參加“演員”是為了體驗舞臺表演

沒想到能走這麼遠

節目中,李蘭迪稱對於參加《我就是演員》,她心裡本就沒有太多顧忌。收到邀約時她還沒有上大學,也沒有在舞臺上表演過,所以就是單純想去體驗一下在舞臺上表演是什麼感覺。“就當作是給我的大學提前充了一次電,演不好那就回去好好上課。”剛演完《金陵十三釵》站在舞臺上接受點評時,李蘭迪還沉浸在角色的情緒中。本以為演完一場就結束了,完全沒想到接下來從導師們那裡聽到了那麼高的認可和褒獎,也沒想到自己能走這麼遠,她內心開心極了。

如果說《金陵十三釵》中的書娟對李蘭迪來說更考驗演技的話,那麼接下來《請回答1988》中的林秋陽對她來說則是本色出演。李蘭迪本來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那天飾演她父親的塗松巖跟她講了一番話,她更加覺得表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他說,反而這種生活化的戲不好演,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有生活,你有沒有貼近生活、貼近角色,觀眾是一下就能看出來的,但同時演員又要演出自己的特點。”

在《我就是演員》舞臺上走到現在,李蘭迪可以說是又痛苦又幸福。幸福的是,隨著她每往前走一輪,她作為演員的自信心是越來越強的;而痛苦的是,無論是導師,還是觀眾,大家對她的期待好像也越來越高了,無形中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所以你會覺得一旦演不好,就會辜負他們的期望。”

導師分組賽時,李蘭迪在徐崢和章子怡之間選擇了章子怡,她告訴王江月,這是早就心裡想好了的,所以真正在選的時候沒有過多的糾結。她解釋道:“我看過她很多電影,也看過她對演員的點評,我覺得她只要一站到舞臺上,整個人都是閃著光的。等到跟她合作完影視化片段,我更加認定要把她作為我心中一個標杆化的人物去學習。再就是她是女導師,我覺得她更能從心理層面幫我分析一個角色的內心活動。”

李蘭迪評價《我就是演員》的舞臺,既複雜又簡單。簡單的是隻要抱著一顆純粹的心,認真排練、認真演出就好了;而複雜的是本身排練時間就短,中間還要穿插各種採訪、走臺,“這些會打亂你的整個排練節奏,但是我覺得只要你認真對待它,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

李蘭迪曾因角色爭議想卸微博 霸氣宣稱角色是角色,我是我

大學生活非常棒

想在學校認認真真上學

對李蘭迪來說,今年是特別的一年,除了上《我就是演員》被更多人認識了外,她還順利考入中戲,成為一名大一新生。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李蘭迪手心直冒汗,一點一點撕開信封,激動地都快哭出來了,“就是邁入人生新紀元的感覺。”

從9月15號開學到現在,李蘭迪已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大學生活了,王江月問她覺得怎麼樣,她一臉興奮,大聲回道:“非常棒!”她自認原來是一個很慢熱的人,差不多要用一年的時間才可以和周圍人熟悉起來,但是進入大學,才一週,她就和周圍人玩得很好了,“而且上大學之後可以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看自己喜歡的書和電影,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就覺得這生活太棒了!”

“但是對於已經有過十年表演經驗的你來說,走入校園還覺得有很多東西可以學嗎?”

“當然,社會大課堂並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教學,很多東西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理解,但是在學校,像我們目前在做的形體練習,它能更好地幫助你在舞臺上控制自己;還有臺詞課練共鳴和氣息,我之前說話氣息很弱,經過這兩個月的訓練,我自己都可以明顯感覺到有很大的變化;表演課我們在做模仿練習,我之前是一個不太那麼細緻去觀察每一個人行為動作的,這兩個月模仿練習之後,我會一直看,比如這個人頭髮是什麼狀態?摳手是什麼狀態?等人又是什麼狀態?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正因為有這麼多年的表演經驗,李蘭迪在節目中透露,某種程度上,老師對她的要求好像更嚴格。她表示,自己也真的好想在學校認認真真上學,等到大三、大四的時候,能有機會認認真真地演一出大戲,不希望日後回憶起來如此有意義的大學時光,是混過去的。

在北京,中戲和北電是兩所非常出名的表演學校。之所以選擇前者,也是李蘭迪一直以來的夢想。“我很嚮往舞臺表演,我覺得作為一個演員,在舞臺上能直接感知觀眾的反饋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在這方面,中戲可能會給到我更大的幫助。”

李蘭迪曾因角色爭議想卸微博 霸氣宣稱角色是角色,我是我

陷角色爭議想卸載微博

有選擇性地接受意見

李蘭迪與表演的結緣完全是偶然,10歲的時候接演了電影《愛你輸給了誰》,由此便一發不可收。之後相繼拍攝了《全民目擊》、《中國式關係》、《無心法師2》、《你好,舊時光》等多部影視劇。雖然年齡不大,但藝齡已近10年了。

初三那年,為了全力備戰中考,李蘭迪一整年都沒有接戲,她形容那一年的自己過得很不充實,也很不開心,“我就在想為什麼?可能就是沒有演戲。”直到這時候,她才真正確立了要把演員作為未來職業的目標,表演上也發生了變化。“之前就很模式化,開心就笑,不開心就哭,那之後我就會對自己有要求,比如這個人物的哭一定要跟那個人物的哭有所不同,或者同一個角色即使是等人,也要有不同的等人狀態,也開始會認認真真寫一個人物小傳,設計一些屬於這個人物的小細節。”

過早接觸社會,李蘭迪不否認在工作或者劇組中表現出來的狀態看起來會比實際年齡大幾歲,但只要一回到學校和同學在一起,她可以立馬和大家打成一片,甚至會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還小几歲。她也說不上來是為什麼,就是覺得很奇妙。

拍戲10年,李蘭迪已經積累了不少作品,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伴隨而來的還有一些對角色的爭議和質疑。錄製這期《星月對話》時,李蘭迪不諱言最早受到爭議時,她心裡特別難受,一度想要卸載微博,多虧了身邊朋友的開導,才慢慢學會如何應對。“我當時就覺得角色是角色,我是我,為什麼要把對角色的爭議加到演員身上?後來我就想說,這也是大家側面對你的一種認可,說明你演活了它。正視大家對角色的評論,也是演員必須要接受的一個工作。我會有選擇性地去接受別人對我的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9歲生日,李蘭迪送給自己一句寄語,永不停止乖張,永不放任生長。人在長大之後難免被很多事情磨平稜角,送給自己這句話,她是希望自己身上那一點稜角永遠都在,而不會變得很圓滑。她很喜歡姜文,認為姜文是一個特別有生命力的人,“看他的作品,你會覺得他就像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給你拋一個媚眼飛一個吻之後,可以絕塵而去的那種人。”她欣賞這種自由自在、黑色幽默和熱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