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青松低垂,冷雨哭泣,寒風嗚咽。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12月26日在武漢石門峰名人公園隆重舉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何光彩,武漢市政協原副主席吳一民,洪山區區長林文書等領導以及地大師生代表、親朋好友共計100多人參加了追思告別儀式。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下午2時,哀樂聲起,6名禮儀師抬著巨型花圈緩緩入場。墓地中央,綠草茵茵。由李德威教授的兒子李喆親自設計、撰寫碑文的大理石墓碑掩映在鮮花叢中。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李德威教授系湖北麻城人,中國著名構造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導。16歲考入武漢地質學院,32歲破格晉升為教授。堅持野外實地考察青藏高原二十餘年,艱苦跋涉8萬多公里,潛心鑽研提出一系列地學原創新理論,為研究構造成礦、地震預測、地熱能勘探和開發提供了新思路,為探求科學真理奉獻一生。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今年9月14日,李德威教授不幸因病逝世,享年56歲。他提出的地球系統動力學理論,已成為目前國際地學界的熱點。他在病床上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彌留之際,他用顫抖的手寫下十字遺言:“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表達了一個科學家以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理想和對祖國的美好祝願。

李德威教授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後,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稱讚他是“民族的精英”“科學的勇士”。教育部追授他 “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追思告別儀式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何光彩追憶了李德威教授生前感人的事蹟。號召全體師生學習他心懷人民、至誠報國的大愛情懷,學習他執著探索、攻堅克難的科研精神,學習他愛教愛生、立德樹人的師德風範,學習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李德威教授的夫人夏芳飽含熱淚追憶了她與愛人從戀愛、結婚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情到深處,泣不成聲。夏芳最後叮嚀愛人:“在天堂裡,你首先要好好睡覺,好好休息。如果還想研究地球科學,你可以去找老鄉李四光和你的導師朱志澄,青藏高原仍然還是你的野外實驗室。你也可以去擁抱你的父親和你的奶奶,還有我的父母,我媽媽膽子小,拜託你多多照顧她。”話音未落,現場哭聲一片。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隨後,參加告別儀式的人員放飛“開發固熱能 中國能崛起”的理想之鴿和多彩氣球,列隊向李教授墓碑紀念碑獻花,並參觀設在名人公園的《李德威教授圓滿人生專題展》。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守望第二故鄉: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追思告別儀式在武漢舉行


據悉,李德威的骨灰將安葬於石門峰名人公園紅會紀念碑西側草坪廣場,後期還將在墓地旁邊塑造一尊銅像,讓他守望生活了30多年的第二故鄉——武漢。此前,在李德威的學生及同事、親友的擁簇下,李德威的部分骨灰遵照其生前遺囑,被撒向青藏高原岡底斯山墨竹工卡縣甲瑪鄉的拉薩河谷。(文/項俊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