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菜如何調香、調味之——基礎香味的組成和香料使用方法,附配方

滷菜從口味上要以五香、麻辣為主,顏色由淺到深,滷製的、醬制的各不相同。要保持傳統滷菜的獨特香味,“如何調香”成了滷菜製作中的重要環節。香味的產生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是基礎香味、香辛料的使用、老湯製作程序等,要想使最終菜品達到香味濃郁、適合大眾口味,需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滷菜如何調香、調味之——基礎香味的組成和香料使用方法,附配方

1 基礎香味的組成。

(1)鹽,鹽是百味之王。它在調味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能解膩、提鮮、除腥;還具有防腐作用。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它與多種味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雞精、味精中加人微量的鹽,可增加其鮮味;鹹味中加人糖,可減弱其鹹味;甜味中加人微量的鹽,可增加其甜味。

(2)醬油(北方醬滷菜品使用),主要作用如下:增味作用,增加產品鹹味、鮮味及較弱的甜味;增色作用,醬油中成分有糖、氨基酸等物質,在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會使食物顏色變為褐色;由於其本身的顏色,可賦予產品醬紅色;增香作用,醬油中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物質,加熱後可使產品產生特殊的香氣;除異解膩作用,醬油中含有的乙醇、醋酸、糖類等物質與原料一起加熱後,可去除燥腥味、毛腥味,去除油膩。醬油被廣泛的運用到醬肉菜品的製作中,利用它的這些特點,做出美味的菜品。

(3) 鮮味劑,也就是雞精,味精等。雞精是一種複合鮮味劑,具有增鮮作用,純度低於味精。雞精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化學調料製成的。可以用於使用味精的所有菜品中,適量加入菜品中均能達到增香和增鮮的效果。雞精中除含有穀氨酸鈉外,更含有多種氨基酸。它是既能增加人的食慾,又能提供一定營養的家常調味品。

(4) 糖。糖是應用最多的甜味調味品,在滷菜中使用較多的是白糖、冰糖、麥芽糖等,有緩解鹹味與酸味的作用。在滷菜製作中,可以利用糖炒製成糖色來給滷菜上色,另外,糖還有增鮮的作用。

滷菜如何調香、調味之——基礎香味的組成和香料使用方法,附配方

2 香辛料的使用。

香辛料是指能夠給菜品賦於香、辛、麻、辣、苦、甜等氣味的食用植物香料。在滷菜中,可利用的香辛料多達幾十種,一般是植物的根、莖、葉、果肉、種子等。它的主要功能是改善肉的香味,去除肉本身不良氣味或腥味,利用香辛料可製成不同滋味和風味的滷製菜品。在滷菜製作中,我們用到的香辛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1)麻味和辣味香辛料,如花椒、胡椒、姜、蓽撥、山奈、辣椒等。

(2)芳香、苦香、甘香類香辛料,如八角、小茴香、桂皮、草豆蔻、白豆蔻、草果、薑黃、砂仁、甘草、孜然、丁香、 木香、砂仁、白芷、陳皮等。

(3)混合香辛調料。將多種香辛料利用某些工藝製成麻辣汁、五香汁、花椒汁等,在滷菜製品中也得到很多應用。

(4)香辛料是為了增香去異,突出肉本身的香氣,形成自身的特點,所以在配製時要遵循主次有別的原則。例如,要做五香的滷雞,配料中桂皮、白芷、良姜為“主”,也就是菜品的主味;丁香、小茴香等為“輔料,是菜品的次味,是為了去除雞肉本身的異味,起輔助作用,也是為了更好的突出主味,加人其他一些甘草之類的是起調合作用。總之,在使用香辛料時,要把握好它們之間的配比,還有它們和肉與老湯之間的配比,配比合適了,就會做出香味濃郁的菜品,否則,香辛料比例過大,就使菜品香料味太濃,比例過小,起不到增香去異的作用。香辛料的使用,是決定菜品口味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製作過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環節之一。

雖然掌握香辛料的巧妙使用及使用量有一定難度,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原則可循。香辛料的搭配一方面要考慮對食材的去腥除異效果,另一方面要考慮增加食材的香味以及與原料的協調性,適時適量使用。通常將增香、除異、調和這三類香辛料按4∶2∶1的比例混合使用。除蔥、姜、辣椒、花椒等幾種外,滷水中香辛料總量一般控制在1%左右,過多用量會使菜品味道偏重或產生中藥味。滷水在經過反覆使用後,滷菜時香料的添加量會適量減少。具體使用時,具有苦、澀味的香辛調料用量不宜過大。掌握了一般原則後,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使用時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滷菜如何調香、調味之——基礎香味的組成和香料使用方法,附配方

3 老湯的熬製。在滷菜製作過程中,老湯的好壞對菜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老湯的配製就尤為重要。一般老湯的調製,主要是以畜、禽的骨頭為原料,加上花椒、胡椒、姜、料酒等進行熬製,一般需要熬製好幾個小時。

4 滷水製作。老湯熬好以後,加入鹽、雞精、冰糖、糖色、香料包、生薑、豬油等小火熬製半小時以上即成滷水。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滷肉,香味不會很濃郁,因為滷水裡只有香料的香味,缺乏滷菜的肉香味,多滷幾次,滷水的香味就醇厚了。好的滷水是慢慢熬出來的,也是養出來的,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老滷水的保養。

5 滷菜製作工藝。滷菜過程中,滷製時間、火候、溫度等細節都是影響菜品口味的因素。製作過程的嚴格要求,細節的嚴格把握,是保證菜品風味與質量的關鍵。作為經營者,一定要確定好各個關鍵控制點的工藝參數,這就需要在製作過程中不斷探索與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美味、受歡迎的菜品。滷肉製品的調香,受很多環節的影響,但把握好了,就會做出美味的菜品。

未完待續,明天將分享《滷菜如何調味》。。。。。

我們經營滷菜店近30年,分享的都是自己在經營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所配圖片皆為自家店鋪圖片,請勿挪作他用!有更好的建議和經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只是源於對美食的愛好!所以,不喜但也勿噴。

還是老規矩,附上一個家庭版滷菜通用配方,以供大家參考

以一鍋熬好的老湯20斤(單斤)計算:

八角:20克,桂皮15克,草果10克,山奈10克,丁香2克,小茴香20克,白芷10克,白扣15克,草寇15克,陳皮15克,甘草10克,香果20克,當歸10,香葉10克,良姜10克,另加幹香菇20克,花椒20克,這個量在幹雜店不好稱重配比,朋友們可以增加倍數,然後拿回去自己分均,或者讓老闆幫你打碎(注意不是打細,只是打成大顆粒即可),然後分勻裝袋備用。

新起滷水用本香料一份,以後滷菜,如果每次滷得少,香料下鍋煮15分鐘聞到香味濃郁即撈出,留著下次用,如果滷得多,就讓香料一直在滷鍋裡和肉一起滷。更多關於滷菜的方法,可以參考以前的分享。

如果自己配製香料嫌麻煩,我家淘店有賣,另有九尺板鴨、纏絲兔等滷味美食,下面是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