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事做成的祕訣藏在這三個習慣六個字中

把一件事做成的秘訣藏在這三個習慣六個字中

2014年的冬天有個想法,明年夏天學習游泳,夏天一晃而過,2016年成了準媽媽,挺著大肚子也不方便了,2017年母乳期間也忘記了這個想法,2018年剛剛過,每天行動中也沒有游泳這個項目,估計2019也實現不了,因為2019的目標中繼續沒有游泳這一項。

事情不開始,就永遠走不到完成的那一天;即使開始了,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進度停止,半途而廢了,也看不到做成的那一天。

日本作家小倉廣寫的《做事的常識》——事情一來,馬上就知道怎麼做。

把一件事做成的秘訣藏在這三個習慣六個字中

作者小倉廣介紹自己以前無論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都是標準的“拖拉族”,即使明白自己想做的事堆積如山,卻總是用“太忙了”“沒時間”為自己找一堆藉口。當好不容易準備要開始行動,卻總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和瓶頸,壓力也因此越來越大,最後,都只是告訴自己“算了”,默默地選擇放棄。

長期如此,工作狀況越來越糟,對自己也越來越沒有自信,為了徹底改變這樣的自己,花了五年的時間檢討並修正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終於整理出讓自己做任何事,都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做出好結果的技巧。當確實執行後,也的確做到很多之前我根本不可能達成的目標。

把一件事做成的秘訣藏在這三個習慣六個字中

為什麼會做事的人能複製成功,一般人卻常重蹈覆轍?

關鍵就是:習慣。

會做事的人習慣開始,大多數人只會想“等我準備好”

會做事的人習慣堅持,大多數人說“我看算了”

會做事的人習慣重複,大多數的人心想“又要做一次”

這三個好習慣,你都有嗎?

把一件事情做成做好的秘訣就藏在這三個習慣六個字中,掌握了這三個習慣,就能成為一個會做事的人,遇到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套可行的方法。

作者在書中寫到:沒有人願意自己做事總是拖拖拉拉,或是一直面對失敗的結果。不過,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努力想改變現狀,還是很容易回到原點,更糟的是,還會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

大家有木有同感呢?我是非常有同感的。

把一件事做成的秘訣藏在這三個習慣六個字中

2018年剛過去,群裡很多小夥伴寫了自己的年度總結,在這些寫總結的人群中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在過去的一年中她們都在踏踏實實地堅持做著一件或者多件事情,並且有自己的小方法,對新年的信心和期待也是來自於之前的行動和持續行動的結果。

所謂的自信,都是通過做成一件件事情累積起來的。

拿我自己打個比方,剛成為全職媽媽,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突然失去了經濟收入,生活瞬間沒有了底氣,目前來說,雖然還沒有達到滿意的變現結果,但是在每天的行動中,我覺得自己的狀態還挺好的,通過實實在在地開始一件事,並要求自己堅持付出,即使因為有事中斷了,沒有關係,繼續重複堅持的動作,修正原來沒有做好的方面。

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了之前沒有的自信和對生活的底氣,這個過程就是書中分享的開始——堅持——重複。

比如寫作,更文間隔時間最長的一次超過兩個月,都是完美心態和懶惰在左右著我,擔心寫得不夠好,沒有人閱讀,或者評價不好,那就乾脆不寫了,不寫就沒人看到沒人說我。

把一件事做成的秘訣藏在這三個習慣六個字中

完美是完成路上的絆腳石,很多事情終止在完美的想法中,沒有看到完成的那一天。

作者在養成不怕重複的好習慣中分享到:

失敗是邁向成功的休息站;

只要跑到終點,再狼狽都帥;

不完美,真好;

重點是,不要放棄;

別猶豫,做就對了!

只有跌倒過,才能得到學習的機會,作為日後再次向失敗挑戰的動力。因此,從另一個觀點看待失敗,就能適時原諒自己。對自己寬容,就是幫助你重新爬起來的重要力量。

只有對自己寬容的人,才懂得如何包容別人。

把一件事做成的秘訣藏在這三個習慣六個字中

書中還分享了更好地落實三個習慣的一些具體的方法:

從行動到心態,內建成功DNA;

天大的事,都是從小事做起,小事做好,更容易掌握做事的常識;

上健身房,也可以用“工作分解清單”;

每天腳踏實地,做好一件一件的小事,不規劃時間的人,永遠沒時間;

上網讓人分心,你敢不敢拔掉網線;

例行工作和雜事,想睡覺時再做;

不要停下來,每天都要有進度;

想成功,也需要“斷、舍、離”。

小夥伴們,新年剛開始,你想做的事情有在開始的路上了嗎?不妨用這三個習慣來鼓勵自己,讓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