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沒幫忙帶過孩子,媽媽怨恨了奶奶大半輩子,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因沒幫忙帶過孩子,媽媽怨恨了奶奶大半輩子,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前兩天,好姐妹蘭發了一張朋友圈截圖的照片,內容是發朋友圈的人公園遇見一對老夫妻,老婆婆攙扶著老伴在陽光下曬太陽,細聊才明白,老婆婆單獨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四年多了,兒子太忙,沒時間過來照顧,女兒四年來都沒露過年,連襪子都沒買過一雙。

看完照片,回蘭:“有句古話叫夫妻老來伴,夫妻雙方才是各自相伴一生的伴侶。就像我們家的婆婆,不肯過來深圳幫忙帶孩子,選擇留在家裡照顧公公飲食起居,要帶孩子也行,那就留家裡帶。”

蘭說:“聽著你這話,裡面有很多的抱怨呀?”

是的,這幾個月以來這個抱怨和心裡疙瘩一直在,時不時被激發。


因沒幫忙帶過孩子,媽媽怨恨了奶奶大半輩子,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接著,蘭說了自己媽媽的故事。

小時候,奶奶不但沒有帶過她們姐弟倆,還對她們不好,看電視時間長了怕用電太多強行關閉電視,有好吃的東西留給叔叔家的弟弟妹妹吃,她們只有圍觀。可以說,童年生活中基本沒有享受過爺爺奶奶的溫暖。

蘭的媽媽把這些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個人把兩個小孩撫養長大。如今,蘭和弟弟都長大成人,懂事孝順,但是媽媽心裡的留下的傷疤卻一直沒有癒合。

這麼多年過去,每當說起這事,蘭的媽媽心中就充滿了怨恨和委屈,放不開,這些事在心裡記了大半輩子了。

蘭說:“想想,覺得我媽媽挺可悲的,她一直放不下這點事,過不了她心裡的這道坎。”


因沒幫忙帶過孩子,媽媽怨恨了奶奶大半輩子,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聽完蘭說自己媽媽的故事,想起了我的婆婆。

婆婆是一個非常能幹、自強自立的家庭主婦,對外能說會笑,但是一看到奶奶就是一張嚴肅地可怕得臉。

婆婆和奶奶之間的矛盾主要也是因為幫忙帶孩子的問題,婆婆月子裡,奶奶都沒幫大孫子——老公洗過澡,是姑奶幫忙洗的,後面更是沒有幫忙帶過。

家裡做房子,婆婆忙得團團轉,奶奶也沒有搭把手,洗個菜切個菜啥的都沒有幫過。

月子裡不幫忙洗澡,小時候也沒有帶過孩子,做房子這樣的大事,也沒有做過家務出過力。

因此,說起奶奶,婆婆也是一肚子的怨言和苦水,平時相處也沒有什麼好臉色和好招待。

去年國慶假期回家,再次感受婆婆和奶奶的矛盾,我也有跟蘭一樣的感受。

婆婆怎麼就還放不下這些已經過去二十多年的事情呢,讓自己一直生活在怨恨中,何苦呢?


因沒幫忙帶過孩子,媽媽怨恨了奶奶大半輩子,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是呀,何苦呢?我自己又何苦呢?

自己又何嘗不是在走婆婆和蘭的媽媽以前走過的路呢?

孩子重新帶身邊這幾個月以來,電話上和微信視頻時,我叫“媽”的次數一個手掌都有多,視頻聊天接通,就把手機對準孩子,讓孩子跟婆婆聊天,而我和婆婆基本沒有寒暄。

次數多了,我更加不開口,也更加不知道從何聊起,孩子跟婆婆的聊天也很少有互動,都是婆婆在電話那頭自言自語,孩子玩著自己的玩具,偶爾叫聲“奶奶”。

婆婆特別想跟孩子互動,瞭解孩子的成長,我們大人一言不發,孩子又怎麼知道如何跟婆婆互動呢?

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心裡也不好受,心裡憋著氣,“我就是生你的氣,誰讓你不幫忙帶孩子”。

帶著孩子出去,其他的爺爺奶奶問:“你怎麼自己帶孩子呢,奶奶呢?”

我都只能微笑著委婉回:“各種原因,奶奶走不開,也不習慣這邊的生活。”


因沒幫忙帶過孩子,媽媽怨恨了奶奶大半輩子,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一直用這種受傷者的心理來想這件事情,越來越覺得自己很委屈和受傷,對婆婆更加充滿了抱怨和不滿。

實際上,我挺喜歡現在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得家庭氛圍,雖然有很大的經濟壓力和各種辛苦,但是所有這些事情都是我們自己做主和選擇的,沒人干涉我們。

教育孩子時,我和老公統一戰線,不存在有老人在,疼惜孩子,不好管教的情況。

有多少老人被迫離開家鄉到子女身邊幫忙帶孩子,也有多少老人不願意離開生活了半大輩子的故土,選擇自己生活,或者因為疾病和不幸,有些老人已經離開了世界,無法再幫到子女。


因沒幫忙帶過孩子,媽媽怨恨了奶奶大半輩子,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應該離開家鄉去外地幫襯子女,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選擇。

我選擇把孩子帶身邊,不放家裡給老人家帶,那就得承擔選擇後的酸甜苦辣,而不是把選擇背後的辛苦轉成抱怨和不滿,發洩到婆婆身上。

沒有期望,就不會有失望。

生活中要吃的苦,最終都得自己經歷,誰都替代不了。

讓我的選擇變成對的選擇和好的選擇,全靠自己努力和打拼,靠自己才是最有底氣的生活方式。

我期待婆婆和蘭的媽媽儘早放下心裡的這些疙瘩,她們都是自強、勤快的媽媽,靠著兩個人地辛苦和努力,養育了兩個懂事、自立的孩子,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沒有必要對過去的這些事念念不忘,舒心地過後半輩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