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祈求來生不做女子,佛卻化我為一株益母草……

我是你明媒正娶的夫人,

只因年老色衰而愛馳,

於是在佛前乞求:

來世不再做逆來順受的女子。

佛沉思片刻,

點撥我幻化成益母草,

可以幫助世間所有女子。

於是,我靜下心來,

篤定不念前生,一心待來生。

我祈求來生不做女子,佛卻化我為一株益母草……

中醫中的婦科良藥益母草,也叫蓷(tuī),是姑娘們耳熟能詳的一味藥材,古代多有典籍記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詩經》中的《中谷有蓷》。

《詩經·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hàn)其幹矣!有女仳(pí)離,嘅(kǎi)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xiū)矣!有女仳離,條其歗(xiào)矣!條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溼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譯文

山中一棵益母草,根兒葉兒都枯槁。有個女子被拋棄,一聲嘆息一聲號。一聲嘆息一聲號,嫁人艱難誰知道!

山谷一棵益母草,根兒葉兒都乾燥。有個女子被拋棄,長長嘆息聲聲叫。長長嘆息聲聲叫,嫁個惡人真懊惱!

山谷一棵益母草,幹黃根葉似火烤。有個女子被拋棄,一陣抽泣雙淚掉。一陣抽泣雙淚掉,追悔莫及向誰告!

我祈求來生不做女子,佛卻化我為一株益母草……

全詩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覆吟詠著一個主題:女子擇偶不慎,嫁了個忘恩絕情的丈夫,最終被拋棄,落得個自怨自艾的下場。

有趣的是,每一章都以“中谷有蓷”開頭,似乎暗含著另一番隱喻:益母草與女性關係密切,這讓人不禁聯想到女性的健康,夫妻,生育和家庭。

封建社會男權為上,誰會感嘆女子的命運?家庭婚姻也無非是“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一生都依附男子生活的女子,就怕嫁錯郎。

詩文中將促進夫妻感情、有益於生兒育女的藥草,與被離棄的婦女擺在一塊,或許就是在啟發我們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吧!

我祈求來生不做女子,佛卻化我為一株益母草……

尋常枝葉尋常花,荒野生長荒野發。

擅治婦女諸多疾,堪稱良藥惠萬家。

說起益母草,小編並不陌生。小時候在鄉下,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當紫色小花盛開時,小夥伴們便會採摘玩耍。長大後才知這就是能治婦科疾病的益母草。

可是它為什麼叫“益母草”呢?

相傳很久以前,一位貧窮的婦女產後落下了小肚子疼的毛病,長期受病痛折磨,身體一直很虛弱,面黃肌瘦,什麼活也幹不了。她兒子很孝順,為治好母親的病,於是到處尋醫問藥。

終於他在一位採藥人那裡求得了一些草藥。回家熬給母親喝,兩天後病情就見輕,肚子不那麼疼了,感覺也有勁了。

藥吃完了,孝順的兒子就又去找採藥人討藥,不過這次採藥人卻要十兩銀子。沒有銀子,又要為母親治病,他就悄悄地跟在採藥人背後,看採藥人在哪裡採到的這種草藥。等採藥人走後,自己便上前採了一大捆草藥回家,母親連續服一個月,病情居然就完全的好了。

後來,領居們知道這件事後,都來向他打聽草藥的事。可是他並不知道名字,但既然這個藥治好了母親的病,就叫它“益母草”吧!於是,這個藥就傳開來了,益母草的名字也就流傳下來。

我祈求來生不做女子,佛卻化我為一株益母草……

《本草綱目》記載,益母草具有“活血破血,調經解毒”作用,可治“胎漏難產,胎衣不下,血暈,血風,血痛,崩中漏下,尿血”。

除了治療婦科疾病外,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益母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和錳,可以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勞。

據《新唐書》記載,武則天“雖春秋高,善自塗澤,令左右不悟其衰”,意思是說武則天雖然年齡大了,但是每天“塗澤”,讓身邊的人看不出她的衰老。這裡的“塗澤”,就是指用益母草為主要原料製作的洗面奶~~

在現代生活中,姑娘們聽到最多的應該就是益母草顆粒了吧。

我祈求來生不做女子,佛卻化我為一株益母草……

還有愛養生的朋友會自己搭配做菜吃,益母草紅糖雞蛋、益母草燉烏雞,都是常見的女性調經食療菜品。

不過,小編要提醒大家,益母草雖好,但不適合所有體質哦,除了孕期忌服外,氣血兩虛的姑娘也不適用,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也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總而言之,不建議自行服用或入菜,如果要用,一定要先諮詢醫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