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賦:感謝農民!

韩长赋:感谢农民!

感謝農民

——四十年我們一起走過

韓長賦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神州大地煥然一新。這一切,都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這之中,億萬農民的貢獻有目共睹,飲水思源,我們得感謝農民。

韩长赋:感谢农民!

我們感謝農民,是因為農民開啟了中國改革。1978年一個冬夜,小崗村18名農民搞起了“大包乾”,開啟了農村改革的進程。如今,改革已成為全社會共識,但我們不能忘了改革是農民啟動的。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農村改革進而又啟發了城市改革,帶動了整個國家的改革。“包字進城”為當時城市改革、國企改革所吸取借鑑;農民的首創精神,鼓舞影響了各行各業乃至整個改革事業。

我們感謝農民,是因為農民端穩了中國飯碗。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始終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實行“大包乾”後,農民群眾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生產連續豐收。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十幾連增,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如今,我們端穩了中國飯碗,在國際上有了底氣和實力,發展也有了更大的戰略主動和迴旋空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所指出的,“忍飢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感謝農民,是因為農民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城鎮化。40年來,工業化城鎮化迅猛發展,離不開農民的巨大貢獻。高樓大廈大多是農民工建設的。城裡的大廣場、大馬路,還有高速公路、地鐵、橋樑,也都包含著農民和土地的支持與奉獻。農民創造了一度被譽為“半壁江山”的鄉鎮企業,如今,脫胎於鄉鎮企業的民營經濟,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農民還貢獻了大部分人口紅利,用辛勞和汗水支撐了中國製造、中國奇蹟。

我們感謝農民,是因為農民養護了中國生態。隨著生態文明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農民肩負的使命也更多。他們在為全國人民“搞飯”、為城市發展“搞活”的同時,還在為城鄉大地“搞綠”。中國農耕文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精耕細作”的農藝模式、“綠色發展”的追求堅守,其源頭都來自農民的生產生活。如今,農民仍在守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根,用鄉愁情感撫慰人們的“心”,以稻田林地涵養人們的“肺”,產綠色食品滋補人們的“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正確處理農民問題,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成功經驗。40年來,從支持農民“大包乾”,到徹底取消農業稅,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依靠農民,造福農民,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初心。感謝農民的奉獻,肯定農民的價值,不僅承農民的情、記農民的好,還要謀農民的福。面對仍然存在的農民弱勢、農業短腿、農村落後的狀況,面對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我們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義務,尊重農民、幫助農民、支持農民,讓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感謝農民!祝福農民!

韩长赋:感谢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