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醫改:一張圖看懂“分級診療”!

聚焦醫改:一張圖看懂“分級診療”!

中國醫療改革已經進行多年,醫改這兩年,出現了一個熱詞:分級診療。大家都在談分級診療,也在為分級診療的落地出謀獻策,那麼到底什麼是分級診療?

小編總結了一下,其實分級診療用一句話描述就是:一個主要原因,四項基本內容,四個原則。如圖所示:

聚焦醫改:一張圖看懂“分級診療”!

分級診療政策分析

一個主要原因:醫療資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

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而究其原因就是:醫療資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

為什麼會會出現這種情況?由於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對醫療服務需求和健康需求都在增加;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的提高,人們對醫療需求出現了多樣化特點;另一方面,中國近年城鎮化的過程,人口結構和分佈有了較大變化,目前的醫療資源和配置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事實上,在當前的醫療資源和配置結構下,人們看病難問題已經十分突出了。醫療資源本身就是稀缺資源,再加上配置不合理的問題,目前在大型或三級醫院人滿為患,部分醫院一號難求,而在一些基層醫院、社康則門前冷落。

因此針對這個問題,中央提出了分級診療政策方案,目的就是為平衡醫療資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的問題。

四項基本內容: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分級診療政策的內容可簡化為4點:

1、基層首診:常見病、多發病首先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

這是從患者的角度進行引導,目前大型醫院、三級醫院等資源本身也有限,對於常見病在基層是可以得到治療和治癒的,如果這部分患者都不去三級醫院,那麼將大大緩解三級醫院的資源緊張。

2、雙向轉診:通過完善轉診程序,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逐步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根據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轉診,病情嚴重的或疑難病就轉向上級醫院;在上級醫院的病人病情好轉了就轉向基層醫院。事實上,雙向轉診的難點在於基層到中心醫院的轉診,如果這塊轉診能做到簡單易實現,患者還是可以接受在基層醫院首診的,因為一旦發現嚴重或被判定為疑難病,若能很順利轉診,他們也不會有後顧之憂。

3、急慢分治:通過完善亞急性、慢性病服務體系,將度過急性期患者從三級醫院轉出,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急慢病診療服務功能。

這裡應該有兩層的意思:一方面要將急性、慢性病的鑑定、治療流程、服務範圍進行充分梳理;另一方面需要在病情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多級醫院服務體系,包括醫院分治機制,各院資源分配、轉診協調流程等。

4、上下聯動:在醫療機構之間建立分工協作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

該點重點在於探索醫療機構之間的協作體系,該系統的建立一般需要更高一級的單位進行整理規劃,如地市級衛計委。區域醫聯體就是這個概念,醫聯體是以區域為單位,由中心醫院前頭,連接多個基層醫院,進行整體的分工和協調,同時進行醫療資源整合。

四個原則:以人為本、群眾自願、統籌城鄉、創新機制

1、以人為本:

要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將便民惠民、實現社會效益作為第一準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以人為本,強調的是“便民”,即探索分級診療制度的初衷應是方便人民群眾看病就醫,而不是為了單純為了建立制度或響應國家政策。該原則作為四個原則的基礎,在分級診療的任意環節、任意執行時間都是指導性原則。

2、群眾自願:不強制、不一刀切,通過政策引導,讓患者自願到基層首診。

由於醫療的特殊性,政策的推行應是引導性,而不是強制性,在前期肯定會出現有些群眾還會去大醫院看常見病,此時我們應該加以引導,適當教育,而不是拒診。

3、統籌城鄉:就是要對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佈局。

由於目前我們城鄉的差異性,醫療資源向城市嚴重傾斜,在進行分級診療探索和方案制定時,應該整體兼顧城鄉,考慮兩者的不同,綜合做出評判。

4、創新機制:是要結合國情和實際,立足試點、立足實踐、總結經驗、逐步推廣,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提供保障。

該點鼓勵多樣化創新機制,從中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也可知,目前中國的問題,尤其是醫療方面的問題,需要權利下放,由醫院充分發揮自我能動性,積極創新,才能走出更高效、更科學的醫改之路。

分級診療對患者的要求

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需要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分級診療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改變原有的就醫觀念和習慣。同時改革者需要通過公共媒體等手段,加大對廣大社會群眾宣教,提高他們的疾病防治知識和對醫學科學的認識和理解,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就醫理念,提高科學就醫能力,合理選擇就診醫療機構。

深圳醫諾致力於將最先進的軟件與信息化技術在腫瘤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以提高診療水平與效率並極大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提升腫瘤患者的治療質量和延長存活期,創建國內腫瘤醫療信息化生態的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