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曹兵海:奶牛企業應增加肉牛板塊並全部自主育肥

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兵海在中荷奶業發展中心“牧場經濟和經營管理”深度培訓班上提出,在當前市場狀況下,奶牛企業除了做好產奶事業,還須健全“另一條腿”,即增加肉牛板塊,並對小牛、淘汰牛等全部實施自主育肥、屠宰和銷售,從而達到最佳的盈利水平。

曹兵海表示,在行業生態群裡,每一個產業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關聯的。一個產業裡面的每一家企業,首先要保證能生存下來,才談得上之後的一切。

「獨家」曹兵海:奶牛企業應增加肉牛板塊並全部自主育肥

曹兵海

他從奶牛的起源談起,稱荷蘭在19世紀進行品種改良育成了黑白花(荷斯坦)奶牛,其時的改良方向以產奶為主、產肉為輔,乃因航海催生了對幹奶酪的需求。

上世紀70年代後,不缺牛肉的美國加速改良出單一奶用的大體型牛並風靡全世界,而歐洲由於土地資源有限,且牛肉市場需求增加,在導入美國的大體型牛的同時,加大了乳肉兼用牛種的育種和推廣。

“從某種程度上說,奶牛就是多了一項產奶功能的肉牛品種。”曹兵海指出。

根據其研究,相比於一般肉牛在18-20月齡時骨骼發育成熟,黑白花公牛的成熟時間在29月齡之後,意味著其吊架子期和育肥期需要較長時間,而目前大都時間不夠。同時,黑白花公牛調控各組織發育速度的窗口期較長、空間較大,表明依據市場行情和飼料原料價格調控其生產成本的空間較大,允許調整的時間也較長。

總之,曹兵海稱,通過延長黑白花公牛的育肥時間並採用適宜的技術模式,可得到不亞於其它牛種的淨肉率,而大體型還可使其獲得遠遠大於其它牛種的淨肉產量,這對於在屠宰場的定價方式開始由原來的按屠宰率定價轉向“實際宰肉量x肉價”的情況下更為有利。

「獨家」曹兵海:奶牛企業應增加肉牛板塊並全部自主育肥

在他看來,奶牛養殖企業登上肉牛舞臺的最大優勢是擁有整齊劃一的“母牛牛源”,可以成千上萬頭集約圈養,這在肉牛母牛上是做不到的。

曹兵海還認為,未來可以成立泛奶牛肉用企業聯盟,並與肉牛專門企業實現產業融合,打造巨型肉牛集團,乃至誕生中國的肉牛產業航母艦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