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現代農業園區是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範、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不斷拓寬園區建設的範圍,打破形式上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範圍。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以產品、技術和服務為紐帶,利用自身優勢、有選擇地介入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有效促進農產品增值,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突出體現農業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營銷、物流等各種形式的示範園網絡。

發展背景:

十三五全國農業規劃、現代農業規劃作出以下兩個判斷,判斷一:農業現代化已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階段。具體表現: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農業物質技術裝備達到新水平,適度規模經營呈現新局面,產業格局呈現新變化,農民收入實現新跨越,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判斷二:我國農業已進入發展動力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發展結構優化的時期,主要表現:1)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部分農產品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2)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問題日益凸顯;3)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農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日益凸顯;4)在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動力轉換的背景下,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的問題日益凸顯,以上四個體現也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綜合這兩個判斷,我國農業已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階段。總體思路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手就是“三區三園”,其中重要一個園就是現代農業產業園。

以下為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

1.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產業園簡介:

改傳統的水稻-油菜種植模式為“稻菜輪作”“稻藺輪作”種植模式。計劃播種糧食100.78萬畝,種植蔬菜45萬畝,種植藺草3.5萬畝,水果面積穩定在29.5萬畝;同時,整合項目改善基礎設施。園區內農田基礎設施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土壤肥、無汙染、旱澇保收”標準規劃建設。此外,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在園區建設中,不斷強化技術服務和創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

產業園建設模式: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企業+農戶”為主的訂單合同型聯結模式、 “企業+基地+農戶”為主的流轉聘用型聯結模式、 “合作社+農戶”為主的服務協作型聯結模式、 “綜合體+農戶”為主的三產帶動型聯結模式等四種模式完善利益聯結分享,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2.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產業園簡介:

近年來,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在加速現代農業進程中著力推進了土地規模化經營,收到了較好的成效。通過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稻米等農作物高度智能化生產。通過將病蟲害、田間水位、水質、視頻等傳感器及攝像頭安置於田間地頭組成的監控網絡,實現全方位、多維度採集園內稻田的各類信息和實時視頻圖像,實現對稻田“四情”即苗情、墒情、病蟲情、災情的實時監控。該園區還能實現對稻米收穫、運輸等信息的彙集、傳輸、分析、決策等功能。在五常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農業生產實現了自動化監測、精準化作業、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決策、信息化服務。

建設模式:

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稻米等農作物高度智能化生產。通過將病蟲害、田間水位、水質、視頻等傳感器及攝像頭安置於田間地頭組成的監控網絡,實現全方位、多維度採集園內稻田的各類信息和實時視頻圖像,實現對稻田“四情”即苗情、墒情、病蟲情、災情的實時監控。五常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農業生產實現了自動化監測、精準化作業、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決策、信息化服務,探索並推廣“企業+基地”、 “企業+農戶”、 “企業+合作社”、 “合作社+企業”等四種建設模式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3.浙江省慈溪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產業園簡介:

產業園已累計投入50多億元,路、溝、渠、水電及冷鏈等基礎設施配套到位,一批投資大、示範帶動性強的重點產業項目開始顯現效益。主導產業清晰,已基本形成優質糧食(4萬畝)和精品蔬果(9.1萬畝)兩大主導產業,綠色生態循環等配套產業(畜牧養殖業)和糧食蔬果加工產業健全,出口蔬菜等全產業鏈基本形成,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主體實力強大,目前已擁有正大集團、西部牧業、海通食品集團等國內外龍頭企業25家。

建設模式:

園區的發展功能定位為“三化三示範”,即全域產業化、全域生態化、全域景區化,

慈溪堅持以工業化、標準化的理念來抓農業生產。土地資源連片集中,主導規模化的優質糧食、精品水果、出口蔬菜等三大產業,並相應配套規模化畜禽養殖,形成了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格局。從前端的科技支撐,到加工業的佈局,再到休閒觀光、營銷渠道的配套,三產融合發展。同時設有管委會,進行統一管理。

4.貴州省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產業園簡介:

水城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水城縣獼猴桃產業示範園區基礎上創建的,主導產業為獼猴桃和茶葉。產業園覆蓋水城縣5個鄉23個行政村,涉及農戶15.16萬人,涵蓋3個園區、11個市場、5個研發中心,佈局統籌合理,是水城縣現代農業核心區域。

功能分區:

產業園規劃為“一帶、一園、三區”的功能分區佈局,其中一帶是指百里獼猴桃觀光帶,一園是指產業融合示範園,三區分別為農產品加工物流與品牌展銷區、喀斯特現代生態農業生產區、生態涵養區。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5.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產業園簡介:

橫縣是“中國茉莉之鄉”,茉莉花、茉莉花茶產量佔全國8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產加工基地;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權威發佈:“橫縣茉莉花(茶)”區域品牌價值為180.53億元,是廣西最具價值的農產品品牌,併成功入選中國茶葉類地理標誌產品品牌榜;產業園是在2014年啟動創建的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基礎上開展創建,2016年產業園內主導產業年產值達31.9億元,佔產業園總產值的9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2元,高於當地的34.88%以上。

園區特色:

一、一朵地理標誌之花,市場倒逼,農民綠色種植 。

創新種植技術,順應市場導向,開展大規模茉莉花低產改造,推廣標準化種植。此外,園區內的龍頭茶企還出資為花田進行水肥一體化改造,實現每年花期延長40天。

二、一朵三產融合之花,花田建廠,花田變公園。

花田建工廠,推動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形成茉莉花茶產業集群;花田建工廠,縮短了從鮮花到花茶的經度;花田變身公園:橫縣深度挖掘茉莉特色產品,以茉莉花風情遊為主線的“茉莉之旅”蓬勃興起。整合優勢資源,推進茉莉花(茶)產業精深加工,延伸全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深度挖掘茉莉花文化內涵,打造茉莉特色小鎮,加快農旅結合、文旅融合

三、一朵品牌引領之花“有形之手” 引導產業升級。

橫縣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均成為中國與歐盟互認的地理標誌產品,已有20多家花茶企業獲得該地理標誌使用資質。品牌化橫縣茉莉花,品牌化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180億元綜合品牌價值造就巨大的發展空間。

6. 江蘇省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產業園簡介:

成立於2010年5月,規劃面積為12.8萬畝,涉及人口7.8萬。2010年12月被批准為省級蘇臺農業合作創業園區,2011年6月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016年,實現總產值27億元,人均GDP3.4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8萬元。

空間佈局:

江蘇省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江蘇一流、全國有名”目標定位,科學布點生產、研發、示範、服務等功能板塊,著力打造“234”空間佈局。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7. 浙江省諸暨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產業園簡介:

總面積33.75萬畝,其中產業面積10萬畝。諸暨市依託農業“兩區”建設,加強招商引資,通過政策扶持,資金補助等措施,全面提升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同時通過農業水環境治理,增加設施農業投入,以及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建設。農業現代化呈現出穩健、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珍珠、香榧、果蔬、茶葉、紹興鴨、紅高粱等特色產業發展迅速,並形成集聚集群、產業化發展經營格局,龍頭帶動明顯。

園區規劃佈局:

諸暨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將按照“一心兩區三鎮四園”規劃佈局。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8. 江西省信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產業園簡介:

目前該現代農業示範園種植面積1500畝,以“低碳生態、科技創新、發展精品”為建設目標,綜合運用自動化溫控、水肥一體化澆灌系統、水簾降溫、排風系統、智能化氣候採集系統等,同時專門高薪聘請了蔬菜種植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培育種植無刺水果黃瓜、櫻桃西紅柿、羊角蜜、金童玉女黃瓜、紅心火龍果、小白草莓、西蘭花、美國長椒、哈密瓜等果蔬,其中部分果蔬為全市、乃至全省首次試種成功,品質優良,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應,村集體與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經營模式:

打造農業物聯網雲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農產品電商平臺等三大平臺,嚴格把控生產、質量、銷售三大環節,著力做大做優做強果蔬品牌。

採用“政府+金融+保險+貧困戶”四位一體的精準扶貧模式,採用“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方式,通過“龍頭企業+示範園+貧困戶”“合作社(農場)+基地+貧困戶”“電商+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結成產業利益共同體,輻射帶動貧困戶參與發展臍橙產業。

9. 湖北省潛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產業園簡介:

總面積590.8平方公里。圍繞蝦-稻產業,產業園將構建科技創新與綜合商務區(核心區),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發展區(示範區),綠色高效蝦稻共作標準化種養基地(輻射區)的總體佈局。潛江建成了以果蔬生產銷售為主,集現代農業科技示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科普示範基地,啟動建設了國內首個以小龍蝦為主體的生態龍蝦城。

建設模式:

湖北省潛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以果蔬生產銷售為主,集現代農業科技示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科普示範基地,啟動建設了國內首個以小龍蝦為主體的生態龍蝦城;從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上發力 突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項目為載體,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重點,農民增收為目標,進一步打造潛江農業發展新優勢,全市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穩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彰顯了強勁的輻射、帶動和示範作用。

10. 貴山東省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產業園簡介:

金鄉縣是全國著名的大蒜之鄉,是全國甚至世界公認的大蒜種植、貯藏、加工、貿易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金鄉大蒜” 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山東省首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達到202.58億元。產業園區位交通條件優越,總面積1.8萬畝。

空間佈局:

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如何?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盤點

中商產業研究院是一家“產業大數據+研究+規劃+招商+基金”的一體化產業諮詢服務機構,致力於為企業、地方政府、城市新區、園區管委會、開發商提供產業規劃、產業空間、產業平臺、產城運營、產業金融、產業申報及產業升級轉型領域的諮詢與解決方案。核心業務包括: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規劃、產業項目包裝策劃、產業園區升級轉型規劃、產業地產拿地策劃、特色小鎮申報及規劃、田園綜合體申報及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以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編制、行業研究報告及定製化調研報告、產業白皮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