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園區發展背景及規劃分析

現代農業園區是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範、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不斷拓寬園區建設的範圍,打破形式上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範圍。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以產品、技術和服務為紐帶,利用自身優勢、有選擇地介入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有效促進農產品增值,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突出體現農業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營銷、物流等各種形式的示範園網絡。

發展背景:

十三五全國農業規劃、現代農業規劃作出以下兩個判斷,

判斷一:農業現代化已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階段。具體表現: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農業物質技術裝備達到新水平,適度規模經營呈現新局面,產業格局呈現新變化,農民收入實現新跨越,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

判斷二:我國農業已進入發展動力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發展結構優化的時期,主要表現:

1)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部分農產品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2)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問題日益凸顯;

3)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農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日益凸顯;

4)在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動力轉換的背景下,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的問題日益凸顯,以上四個體現也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綜合這兩個判斷,我國農業已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階段。如何轉變?總體思路就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手就是“三區三園”,其中重要一個園就是現代農業產業園。

園區分類:

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樹立新標杆,為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新平臺,為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探尋突破口,為農民持續增收探索新機制,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開闢新途徑。現代農業園區能分為新農村家園 、農村科技園區 、農業旅遊園區 、農業產業化園區 、城市型生態農業園 、生態餐廳園區 、農產品物流園區 。


現代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園區發展背景及規劃分析


園區如何規劃: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理論支撐:發展極理論、產業集聚理論、產業鏈理論。發展極理論是把要素資源集投在某個區域,優先發展,產業集聚理論是通過產業集聚產生外部的優勢,產業鏈理論就是全產業鏈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這三個理論,以及農業多功能性理論、休閒農業、綠色農業、中醫農業等多種理論支撐下發展起來的。


現代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園區發展背景及規劃分析


服務說明:

中商產業研究院是一家“產業大數據+研究+規劃+招商+基金”的一體化產業諮詢服務機構,致力於為企業、地方政府、城市新區、園區管委會、開發商提供產業規劃、產業空間、產業平臺、產城運營、產業金融、產業申報及產業升級轉型領域的諮詢與解決方案。核心業務包括: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規劃、產業項目包裝策劃、產業園區升級轉型規劃、產業地產拿地策劃、特色小鎮申報及規劃、田園綜合體申報及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以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編制、行業研究報告及定製化調研報告、產業白皮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