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等國學培養出來的不是傻子就是奴才,要麼是偽君子

在央視《百家講壇》解讀過國學課程的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表示,有人問他這幾年講國學、講《三字經》《弟子規》,你覺得最大的難處在哪裡?他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如果按照《弟子規》《三字經》的標準培養出來的孩子,到社會上90%是吃虧的。

“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規》那樣培養成忠誠、守信、孝悌、守規矩的孩子,到社會上混混看,馬上被人擺平,這是大問題啊。”錢文忠說。 孔子堅決反對“以德報怨”,而提倡“以直報怨”,並不是讓你去做“受氣包”!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後,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

當時的真實情況是: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了我,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報怨”,拿起板磚飛他!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

《弟子規》等國學培養出來的不是傻子就是奴才,要麼是偽君子

1、好孩子長大不應是順民

統治ZHE除採用種種高壓手段讓百姓馴服外,還要在意識形態上做文章,以造就大量順民。因此,充滿舊時說教的國學大行其道。依照這一方式培養的人,從小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長大以後更是一個順民、良民。

2、打造順民不利於獨立思考

依照這一方式培養的孩子,從小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長大以後更是一個順民、良民。 比如,《弟子規》中對父母之孝,主要體現一個順字,不但“父母教,必須聽”,而且“父母責,須順承”。不但“親愛我,孝何難”,即使“親惡我”,仍然“孝方賢”。父母對自己的好與壞都應聽從。發現父母有過,對父母諫諍時,強調“怡吾色”、“柔吾聲”;父母不聽,要“嚎泣隨“,父母責打也要“撻無怨”。這正是封建時代後期強調的父為子綱的表現。

對長者,中國古代五倫中長幼有序是應該的,但說起幼人與老年人的關係卻是這樣表現的:“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即已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依照這一方式培養的孩子,從小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長大以後更是一個順民、良民,正好符合統治者對百姓的要求。而這,與當前要有獨立思考,有創見的要求相反。

《弟子規》等國學培養出來的不是傻子就是奴才,要麼是偽君子

2、反對閒管,不利於人們正常相處

要把有錢有勢人家的孩子培養成封建社會標準的好孩子,廣大勞動人民的孩子學習它,又有什麼用呢? 社會生活中存在人際關係,人們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關懷,“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強調的是明哲保身,只顧自己。國學書中不僅不分好事壞事,一律視作與己無關還要人們“說話多,不如少。惟其事,勿佞巧。”叫孩子們不要多說話,說多了會招惹是非。 誰都知道社會上好人多,壞人少,但國學卻認為“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他認為社會上好人少,壞人多。而對奴婢“慈而寬”,是給有婢僕人家的孩子寫的,而不是寫給普通老百姓看的。

3、胡編亂造,強調順承,拒絕思考

有專家說:看過一篇《二十四孝》圖錄,再次瀏覽一遍,更覺荒唐,而觀其後之回覆,回想滿社會人們對《二十四孝》之熱捧,備感悲哀,遂在其後回覆了幾句,以正視聽。“埋兒奉母”、“嘗糞憂心”、“臥冰求鯉”等幾條簡直是糊弄傻瓜的。把自己的孫子給殺了來孝敬老太太,這老太太不氣死才怪,這叫孝嗎?祖先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這裡被當成了屁話。而讓嘗他母親的屎來判斷病情的那大夫絕對是個庸醫。而把自己衣服脫光臥暖冰為母親找鯉魚的人更是個傻瓜,不會找個東西把冰砸開?還有把自己凍死了對母親就是孝?至於其他的孝,是個人都得做到的,奉養父母,那是天經地義,不養父母的那是畜生。

更深層次的“孝”是尊重父母,並且不能縱容父母的錯誤,傳承並教育好後代等等。 《二十四孝》是蒙元時期統治者指派御用文人編出來讓我們華夏民族老老實實當奴隸的,唉,後世的我們卻拿這個當成大孝的標準了,杯具(悲劇)。編者的水平是不低的,二十四孝講的也確實全部是漢人的故事,也不乏名人之真實故事,於是,我們會覺得,這是一本多麼好的弘揚華夏兒女孝道傳統的書啊,於是,我們便不容易發現其中的一些荒唐的故事根本不可能是我們這樣一個文明的族群所能做出來的。

其實當時奉行的還有一“孝”那幫御用文人沒敢寫出來呢,那就是新媳婦要讓老父親先睡三天,這叫孝。

《弟子規》等國學培養出來的不是傻子就是奴才,要麼是偽君子

事實上,我們祖先哪敢真這樣做,但無奈的是,父親不逼著這樣孝順,但大元帝國統治者需要啊,於是當年的漢人新媳婦都得讓村裡的蒙古保長先睡三天。於是,當年我們的祖先每家每戶都將第一胎孩子含淚摔死、溺死、打死……不容易啊,為了保證我們的血脈的延續,從血與淚中走過來的我們的祖先。

國學瘋狂地強調忠孝、順從,把愚忠的奴化思想從小灌輸給孩子們。全強調的都是,晚輩跟長輩、學生跟老師是不平等的,晚輩要絕對順從長輩,學生要絕對順從老師。無形之中,灌輸了一種等級思想、一種不管正確與錯誤,只要是高等級向低等級發號施令,都必須遵守;有異議如果是等級不夠也不能表示反對的觀點。

這在我們已經普遍有了一定民主意識的社會中來看是不可思議的,為什麼領導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也伸過去。大部分抹殺個性,扼制創新,使學子個個都變成順民。書要看一樣的書,走路要一樣的姿勢,早晚生活起居都規定死了必須怎麼樣怎麼樣。某些教的就是不能當狗奴才,要爭做好奴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