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敏:高密度籠養肉雞需提高蛋氨酸、色氨酸添加水平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袁建敏教授指出,肉禽籠養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由此帶來的對生產性能和肉質的影響可通過營養調控來解決,包括提高其日糧中蛋氨酸、色氨酸等的添加水平。

在11月16日由建明工業主辦的“2018北方白羽肉雞全方位營養技術論壇”上,袁建敏表示,環境友好、優質安全將是我國肉禽的發展方向,隨著國家對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的加強,更加節省土地資源的高密度籠養模式將越來越多地為行業所採用。

袁建敏:高密度籠養肉雞需提高蛋氨酸、色氨酸添加水平

不過,籠養會對肉禽的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帶來一定的影響,如籠養肉雞的採食和飲水行為較弱,使得其日均採食量和日增重顯著低於網上平養的肉雞。屠宰性能方面,籠養肉雞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均較低,其胸肌肉的剪切力、滴水損失等品質指標亦遜於平養肉雞。

袁建敏稱,影響籠養品質的主要機理是高密度下籠溫顯著升高,進而影響到了肝臟氧化應激、脂質代謝等相關蛋白的表達。為此,他提出了高密度籠養肉禽的營養技術方案,涉及蛋氨酸、色氨酸、丁酸鈉和纖維素等的應用。

袁建敏指出,高密度籠養肉雞需要提高蛋氨酸、色氨酸添加水平,而液體蛋氨酸增重性能好於固體蛋氨酸,但液體蛋氨酸並不具備酸化劑功能。此外,丁酸鈉與維生素B聯合使用亦具有改善高密度飼養的效果。

袁建敏:高密度籠養肉雞需提高蛋氨酸、色氨酸添加水平

對於飼料原料的合理使用,袁建敏亦給出了具體建議。在他看來,畜禽也通常是“病從口入”,包括小麥和魚粉導致的壞死性腸炎、生豆餅(粕)引起的腹瀉、新玉米造成的腹瀉等。

因此,新玉米貯存一個月後使用效果比較好,對於陳玉米其建議保存時間不超過三年。同時,使用新收穫的玉米需要添加酶製劑,但不同酶存在一定差異;陳玉米則建議添加抗氧化劑,或與新玉米、正常玉米搭配使用。

袁建敏還稱,使用特異型木聚糖酶(主鏈酶+支鏈酶)可以更好地改善家禽腸道健康,提高生產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